当前位置:首页> 书籍推荐 >无原则不足以成事-Principles 读后感

无原则不足以成事-Principles 读后感

2021-05-30 19:10:48

第 64 篇小文     



这本书从 1 月份读到 3 月,是最近阅读时间拉得最长的一本书了,可奇怪的是,当我最后去看总阅读时间时,发现也不过 29.5 小时,或许是因为致用性书籍终归不如文学小说那般,会因牵挂情节而一口气酣畅淋漓的读完吧。


关于这本书,想来大家也都不陌生,算是最近较为 “火热” 的一本书,作者 Ray Dalio 是华尔街投资大神、对冲基金公司桥水(Bridgewater)的创始人。本书虽写于 2017 年正当 Dalio 68 岁之时,但书中所列的所有原则,却是他多年来创业公司与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和感悟,且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修正与改进,对于我们来说,可算是再坚实不过的 “巨人的肩膀” 了。


本书的架构也很清晰明了,主要分三部分:Dalio 的人生历程、生活原则及工作原则。个人觉得如此编排十分合理,毕竟若想让读者听你细说 “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那作者首先得向读者讲述他跋山涉水的一路。经过实践检验出来的原则,才具有可借鉴之处,而不至于 “纸上谈兵”。 


人生三阶段

Dalio 认为,人生无非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依赖他人,我们学习(we are dependent on others and we learn);

第二阶段: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others depend on us and we work);

第三阶段: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可以自由体验生活(when others no longer depend on us and we no longer have to work, we are free to savor life)。


Dalio 用 8 个章节来介绍他人生的前两个阶段,不过有意思的是,他每一段经历的标题,竟都来源于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这本书的核心(详情可参阅:Dalioの原则-关于 Shaper 和 Hero 的理解)。 



Dalio 显然十分喜欢这本讲述英雄如何自我成就的书。英雄并非一出生便是英雄,必得经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历炼之路方能成就自我(如上图),一如 Dalio 他自己的人生历程。


何帆老师在得到专栏中也解读过这本《千面英雄》,总结所有的英雄剧都只有三幕:出发、历险和返乡。而 Dalio 的 “返乡” 便是走向他人生中的第三个阶段:自由体验生活,并分享他颇显成效的为人处世之生活与工作原则。 


生活 & 工作原则

这两部分原则,据有心人数来,共有 21 条大原则、139 条中原则和 365 条细原则,呈现的方式也很能体现 Dalio 的处事风格:逻辑性强,条理清晰,事无巨细。对于有心想学习借鉴者,当是一份再好不过的原则 “说明书” 了。而关于这份说明书的正确打开方式,我的建议是先通篇浏览阅读一遍,对 Dalio 所列举的所有原则有个大致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当下适合自己的,或直接采用,或稍加修改再用。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有一些咋看之下,有点反人性,很不好理解的原则,可多花点时间反复解读。毕竟所谓的学习,当是学自己还不懂或不能理解的内容;所谓的改变,也必会经历痛苦的转变过程。 


阅读收获

  Think for Yourself!(独立思考)


找个安静的时刻,问问自己:


1)到底想要什么?

2)事实又是如何的?

3)面对现实,自己要如何做才能达到目标?


关于这些,可以简单总结为一个公式:梦想+现实+决心 = 成功的生活(Dreams + Reality + Determination = A Successful Life)。


对照自己,我想我是有梦想也能认清现实的,但我之所以还未能过着自己较为满意的“成功生活”,便是因为自己缺少了最重要的决心(determination) 吧。Dalio 在书里整理出来的一条条大小原则均是再简单明了不过的生活道理,比如所谓的 “成功” 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都要努力思考自己想要的 “成功生活” 是什么样的,而不是错误的以为他人的成功便是自己所向往的。


有的人就喜欢做女强人,有的人就愿意守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田;关于闲暇生活,有人就喜欢看剧打麻将,也有人甘之若饴于继续学习看书深造......People are happiest when they can be themselves. 所以,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being myself,不受制于他人的眼光与看法;being themselves,不要轻易 judge 他人的生活。 


  Two "Yous”(两个 “自我”)

喜欢书中提及的高层次思考(higher-level thinking)的原则,大局观有助于我们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明(Radically Open-minded),以及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挫折失败,或者是久违的成功时,都能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这里,Dalio 提出了两个 “自我”(two “yous”)的概念,一个是 higher-level you, 一个是 lower-level you,这点和之前何帆老师提到的 “何帆一号” 和 “何帆二号” 的概念也是相仿的。每个人的心里大脑中都存在这样不同程度的两个自我,higher-level you 是有逻辑有意识的自我,而 lower-level you 则是动辄就屈服于情绪化和潜意识影响的自我,而我们所有的不好的习惯,以及难以自控的冲动皆源于我们轻易听从了那个 lower-level you 的摆布。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分歧或者反对意见时,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想要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觉得自己的观点才是最正确的,而这便是 lower-level you 在作祟。


倘若是 higher-level you,会让我们在面对不同分歧时,冷静客观地听完对方的意见,弄明白谁是对的,再决定该怎么做。聚焦在理智客观地选择那个正确且具可行性的观点上,而不仅仅是执着于自我观点。当然,倘若在理智分析后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亦需坚持己见。


Dalio 在举这个例子时,很聪明的给了个前提:thoughful disagreement,得是有见地的深思熟虑的反对意见。他并不鼓励我们倾听所有不和谐的声音,对于某些因反对而反对的意见,我们有必要忽略不听,这样不至于太浪费时间。


人非圣贤,孰能无冲动?而区别仅在于我们面对冲动后的态度,是勇于面对,吸取教训,积极改进;还是视而不见,甚至找借口狡辩,拒不改变?不同的态度会直接导致不同的人生轨迹,因为痛苦 + 反思 = 进步(Pain + Reflection = Progress)。 


  5-Step Process(五步流程法)

关于如何面对我们自身的弱点时,Dalio 给出的四个可选项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面对弱点,我们大部分人基于 embrassement 的情感,第一反应都是选项 1,否认自己有这个缺点毛病,但很显然这是于事无补的,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选项 2,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想办法化劣势为优势。看起来这个选择很积极很阳光,但作者却提醒我们,有些劣势可能是天生的,我们穷其一生都未必能改变。想想看,如果我们让爱因斯坦去打篮球的话,那个场面会有多“美好”呢?


所以承认不足,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便是选项 3,承认自己的劣势,想办法扬长避短。或者还可以考虑选项 4,改变我们的目标。这两个选项便是在提醒我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忽然间发现这么认真理智的分析一个问题后,这个问题貌似真的就不是问题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当下的我们常流于浮躁,不能静心思考,才会动辄让自己受困于问题,而不能抽身而出,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基于这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Dalio 已为我们整理出了五步流程法(5-step process),即设定目标(goals),分析问题(problems),诊断问题并找出根源(diagnosis),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design),然后贯彻执行(doing)。 


这五个步骤和 PDCA 的概念,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效的。所以对我来说,方法论从来都不缺,一直少的都是那份 determination ?。

图 | 网络


延伸阅读

Dalio 在《原则》里提及的几本书,值得进一步延伸阅读,这里 mark 一下。


1

END

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