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新闻 >【博士观点】黄健:"旁观者"读后感

【博士观点】黄健:"旁观者"读后感

2021-05-01 01:14:22


 

一、我眼中的《旁观者》

《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是德鲁克最为独特的著作,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裁上接近小说,完全不同于德鲁克其他论文风格的著作;第二,作者希望通过非常具象的典型故事(故实),力图反映时代的某些特征。

作者将洋洋大观的《旁观者》按时间顺序分为“来自亚特兰提斯的报告”、“旧世界里的年轻人”、“无私天真的夕阳岁月”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开头都有作者的题跋,想必,这是作者对历史进程的提炼;而每个部分的文章则是通过主角的深度剖析,非常多元地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的现实;文中的主角有两个特点,一是都与作者有过直接的接触,二是都属于或曾经属于社会的中上层,这两个特点使作品更具可信性和代表性,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

、经济、社会等环境,并努力用中立的文字描述人、物、事等,想为后人保留一份没有杂质的社会切片。但我认为,文中大量的对话说明作者不可能有如此完整的还原能力,因此其描述必然会有个人主观倾向;同时,文中洋溢着对人性光辉的赞扬、,说明我们熟悉的那个充满人文情怀甚至有些理想主义的德鲁克事实上是无法保证其中立的立场的。我个人认为,正因为如此,大部分读者更能找到心灵的契合感。

对我而言,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收获和体会,但基于对历史环境、主角职业、人性特点等认知上的差异,相对而言,对《怀恩师》、《真假弗洛伊德》、《银行家的女人》、《美国报阀鲁斯》等有更为深刻印象,其中《银行家的女人》尤为突出。

二、“熟悉”的《银行家的女人》

《银行家的女人》说的是一个叫玛丽恩的女人与罗伯特、布宁两位男人在一个特定时期的一段有关利益、情谊的故事,为简化陈述,我们用常识性的指标设计一个直观表,以便了解三人的基本情况。

1:玛丽恩、罗伯特与布宁的基本情况

大指标

小指标

玛丽恩

罗伯特

布宁

基本情况

出身

贵族

犹太商人

俄罗斯海军

婚姻状态

不确定

未婚

已婚

职务/职业

合伙人

交易员/准合伙人

外在

年龄(岁)

53+

33

30

外貌(观)

憔悴不堪、面容粗糙、脖子上布满皱纹、皮肤松弛、毛孔粗大、颧骨发红、头发染成奇怪的紫色、孔雀叫声般刺耳的叫声

非常俊秀、高高瘦瘦、举止优雅、衣着自然完美

身材伟岸、全身上下是结实的肌肉

内在

性格

爱发脾气、贪婪、滥情

阴沉、忧郁、情绪不定、多愁善感、爱记仇、乐于斗嘴

亲切、非常健谈、热情洋溢

爱好

非常大的车子、飙车、钱财

骑马

举重、哑铃、双杠、大提琴

能力

先见之明

套利高手、心算、多国语言

德鲁克于1934至1936年间,在英国一家叫弗里德伯格(Freedberg&Co.)的金融类公司(书中翻译成银行,业务类似现在的综合金融公司,参见《弗里德伯格的世界》)做经济分析员工作及合伙人执行秘书,罗伯特是这个公司的合伙人、布宁是交易员,罗伯特和布宁特殊的天赋使弗里德伯格公司盈利不少,这样,布宁因业绩优异而被老合伙人同意接纳为新的合伙人。但布宁也要同时接纳玛丽恩为情妇!为何如此呢?

弗里德伯格公司的最重要的创始人是弗里德伯格(Freedberg),此时,他应该75岁了,玛丽恩是他十多年的情人。当5、6年前罗伯特晋升为合伙人时,条件之一就是玛丽恩要成为罗伯特的情妇,而弗里德伯格不再是玛丽恩的情人了。现在当布宁也将成为合伙人时,弗里德伯格按“传统”要求罗伯特转让玛丽恩,使玛丽恩成为布宁的情妇。

于是所有当事人及相关当事人便进入了冲突的高潮!

真爱玛丽恩的帅哥罗伯特如遇晴天霹雳,提出严重抗议;接盘人布宁深感沮丧,因为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厌恶玛丽恩;而当弗里德伯格去询问“转移对象”玛丽恩的意见时,她“气得发抖”,“勃然大怒,尖声叫道:‘这简直是侮辱!怎可让一位淑女公然宣布自己的情愿。应该由男人来说,最后再来请我的首肯。’”(《银行家的女人》)

看似无法解扣的情景剧,在玛丽恩飙车时出车祸死亡而结束。

以上,便是《银行家的女人》大致情节。我为何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我又从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首先,我对玛丽恩以“富人的情妇”为“职业”的现象已经不惊奇了。这种人,在中国更显著地表现为“高官的情妇”,并有“公交车”等恶俗称谓。这从十几年前的李萍到前几年的汤灿,无不证实男权社会中,会有寄生于男权并间接控制男权的势力,还可以将所谓“大人物”玩弄于手掌之中,许多当事人因此不得善终。同时,玛丽恩贪婪的一面,令我想起当代的“刁民”,这些人出于自利,利用各种可能将周边的资源裹挟到自己的腰包,上可以向政府撒娇、下可以向伙伴撒泼,从无自责,更无社会道德,以寄生、敲诈为荣,还视自己为正义代表,我为这些人感到可怜可悲!

其次,我对玛丽恩的坦诚及男人间的传递规则的严肃心存特殊的“敬畏”。玛丽恩宣称:“除此(指当情妇——引者注)之外,我还能做什么呢?我讨厌上学,也不想嫁给讨厌的军人,然后在印度得霍乱死掉。”《银行家的女人》)文中暗示,玛丽恩其实是有丈夫的,这位丈夫是一位退休准将,在她死后还在杂志上刊登广告感谢她给了他23年婚姻的幸福。也就是说,玛丽恩是在有婚姻状态之下公开成为他人的情妇,而且不断更换;玛丽恩能成为罗伯特的情妇,则完全是在一套规则下的结果,这个传递过程是,玛丽恩混入了一个矿产富豪圈(不禁令人想起现在中国各种“圈子”),然后圈成为子里重要人物遗嘱执行人——弗里德伯格的情妇,之后,罗伯特按“规则”,成为了下任。这种坦诚和规则,是时代的特征还是局部地区的文化,令人不可思议,放到当今,我只能用瞠目来形容了。

再次,我看到熟悉的行业精英,是精英就有非常人的性情。表1里描述了罗伯特有“先见之明”的能力,在经济、产品的大周期里,他完全依靠无法言明的直觉进行决策,其结果竟然“八九不离十”!在法郎会坚挺、英镑将贬值、美股将上涨等重大事件判断上,完全正确地操作让公司挣了大钱,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索罗斯的影子;布宁,无疑也是精英,他对数字敏感,以跨市场套利为盈利模式,是公司的“获利高手,常胜(将)军”,但他以为经常给他带来盈利的美国企业克莱斯勒是一家铁路公司,令人不禁哑然,但想想2008年前的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交易员们,他们大量交易并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和奖金的CDS及其衍生品是什么他们真的明白的吗?

还有,我看到了只有阳谋,没有厚黑。除了提名布宁成为合伙人等透明操作外,如何“转让”玛丽恩竟然是在“公开、透明”的规则下操作的,除了上文中提到弗里德伯格征求玛丽恩的意见,就连布宁的妻子玛莎也成为被征求意见者。玛莎被德鲁克描写为像《战争与和平》中的优雅、动人的娜塔莎,她爱布宁、善妒,在弗里德伯格征求她的意见时回答:“您真是聪明盖世,每件事都想得那么周到。现在我终于可以和另一个女人讨论布宁的事了,这女人很有经验,可以教会我如何取悦布宁。”我相信,所有人看到这里都会对这种酸醋的欲擒故纵的小心机而莞尔。

最后,我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无论是罗伯特对德鲁克笔下一无是处的玛丽恩一往情深,还是布宁对妻子的忠贞不二,都表现出人间真情的厚度!就是那些在玛丽恩去世后,不断前来致意的一群老男人们(文中称之为“老绅士”),似乎也散发着一种人性光辉!

三、从《旁观者》中理解了什么

如同《银行家的女人》所展示的,整个《旁观者》的人物在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多方面表现得复杂、多彩。书中的小人物相对单纯些且“三观纯正”,如童趣博爱的老奶奶(《老奶奶与20世纪》)、认真负责的埃尔莎(《怀恩师》)等;而那些大人物多是非常复杂的,如虚伪矫情又才华横溢的弗洛伊德(《真假弗洛伊德》)、成功即失败的先驱式人物富勒和麦克鲁汉(《荒野上的先知》)等等,更别说直接被文章名字点出特性的汉斯(《怪兽与绵羊》)了。这可能是德鲁克在告知读者,现实世界是异常丰富多彩且随时、随势而变的,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有辩证的观点;从“来自亚特兰提斯的报告”、“旧世界里的年轻人”、“无私天真的夕阳岁月”章节的安排及题跋可以看出,德鲁克对这个世界充满着信心,这不仅仅是他个人在走向成熟、享受夕阳,更重要的是尽管世界经历了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但热爱、利他、宽容、正直与执着等人性光辉终究是在战胜冷酷、自私、狭隘、虚伪与懒惰等黑暗心理,并推动社会给全体带来福利。那么,人们为何不主动顺应这个发展的主流,享受这种真正的幸福呢?我想,这是充满爱意又绝顶智慧的德鲁克想通过《旁观者》告知大家的真谛!

因此,我觉得做个好人,就是对《旁观者》的基本回应。


欲了解北大国发院DPS金融管理博士项目详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