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书籍 >以色列——那个神秘的国家

以色列——那个神秘的国家

2021-10-08 21:36:57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阅读这本书之前,对中东国家以及其总是不太平的现象,停留在“伊斯兰”、“战争”、“油田”、“”、“难民”这几个词的片面理解。以色列,一直以来在我的认知中,就是马来西亚护照上的那一句——“This passport is valid for all countries except Israel”。小时候妈妈给我解释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持这个护照的人无法入境以色列,但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以色列仅仅是个遥远的国家。

直到近来读了这两本电子书,才认识了以色列与的历史纠葛,才明白了马来西亚这个主要为伊斯兰教的国家为何与以色列没有外交关系,才理解了曾经在住宅小区的柱子上看到“拯救加沙”是怎么一回事……

“拯救加沙”

想复国的犹太民族

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这句话是我们很多人对犹太人的认知。从前,犹太人在古以色列有着自己的王国。罗马帝国侵入古以色列之后,王国灭亡了,犹太人也开始大规模地离开故土。由于信仰的冲突,犹太人到了欧洲之后,并不受徒待见。从另一个观点来看,没有土地的犹太人在欧洲做起了生意,更开创了新的挣钱方式——高利贷。积累了大批财富的犹太人更容易引起欧洲人反感,所以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犹太人还是一个被排挤的民族。

犹太人一直想复国,于是有了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1917年,英国人发表的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承诺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家园。这是一个英国人擅自做出的决定,英国人和法国人秘密协商划分中东势力范围,随手用铅笔在地图上将巴勒斯坦一画,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就不知不觉被分割给了犹太人……

贝尔福宣言

看到这一段历史,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中东一直以来这么乱,很大的原因便是背后为了利益操作的各种政治阴谋。沙俄政府公开了英国人的这个阴谋,阿拉伯人和法国人才发现自己被欺骗了,原来英国人偷偷将一块储有丰富油田的地区划出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人惹的事

英国先后建立了伊拉克和外约旦两个国家,在1937年发布的“皮尔分治方案”(Peel Commission Partition Plan)中,英国人再次将巴勒斯坦进一步分割,割出了20%的土地给犹太人。

阿拉伯人好好地生活在巴勒斯坦,突然被英国人这么一画,自己家园就没了20%,肯定很不满。他们坚决不接受这个方案,开始了武装起义。

后来因为二战,英国人毫无闲暇管理这一堆自己造成的破事,阿拉伯人因此靠自己控制住了局面。英国在二战中惨胜之后,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减少,,犹太人的建国之路,又燃起了希望。

,他们要求巴勒斯坦提高犹太人移民的额数。阿拉伯人依然坚持反对犹太人入境他们的国土。1947年,。

,,犹太人便能重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全世界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始团结行动起来,一千多年来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发挥他们在各种文化及语言环境中成长的优势,向成员国代表进行交涉,努力说服各国代表投下赞成票。


美国的犹太人经济能力相对较强,成为了世界各地犹太人筹募建国基金的目标人群。但他们也会厌倦,在异国打拼奋斗那么久,突然冒出一堆跟自己同祖同宗的人,说为了要重新建立属于犹太人的家园需要一大笔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状况下滑,当地犹太人的捐款意愿也越来越低。

果尔达·梅厄的演讲

这位叫做果尔达·梅厄(Golda Meir)的女人带着十美元,独自去到美国。此前,已有许多代表发表演讲,请求美国犹太人参与筹款。出发时,她自己也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完成这么多人都没完成的任务。

恰巧芝加哥即将举行一个美国犹太联合理事会的大会,她给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演讲机会。1948年1月2日,梅厄做了一个改变以色列历史的演说,而这个女人,后来成为了以色列的第四任总理。

这段演讲很长,但我还是想选出感动到我的部分。感动我的是那种为民族奋斗的精神,那种面对多大的困难也不断坚持只为了复国的毅力。以下是这段演讲的节选:

“……我想让你们知道,我来到美国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刚刚失去了600万同胞。如果仅仅是为了这区区几十万犹太人的安危就劳烦半个地球外的犹太同胞,那么我们也太过放肆了。不,这并不是我来美国的目的。

如果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生存了下来,那么犹太民族就生存了下来,犹太民族的独立就有了保障。,那么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都不再会有犹太民族,也不再会有犹太家园。

各位,战争已经打响。在巴勒斯坦,每个犹太人都坚信我们必将胜利。这就是我们的信念。我们都知道在1921年、。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几年中欧洲犹太人的悲惨遭遇。现在,巴勒斯坦的每一个犹太人都知道,我们将在几个月后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我们清楚,作为建立这个国家的代价,我们将失去我们当中最杰出的一群人。此刻,我们已经失去了300多人,我们还将失去更多。毫无疑问我们还将失去更多。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有多少阿拉伯人入侵,我们的信念都绝不会动摇。然而,仅仅凭借勇敢的信念是无法面对敌人的枪炮的。没有信念支撑的枪炮固然并不可怕,但没有枪炮支撑的信念也只能随着肉体一同被粉碎。

我们现在就必须为明天的坚守做好准备。机遇就在眼前,我们能够抓住它吗?把我自己放在你们的位置上,我想说摆在各位面前的问题很简单:那些此刻在前线坚守的战士们,会不会最后没能坚守住,仅仅是因为本该今天送到巴勒斯坦的资金晚到了一两个月?

巴勒斯坦犹太人会不会最后没能坚守住,不是因为懦弱,也不是因为无能,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继续坚守下去的物资?

……

我们并不比任何人优秀。我们也不是犹太人中的佼佼者。不过是命运的安排使得我们在那里,而你们在这里。我相信如果我们互换位置的话,你们在巴勒斯坦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你们也会来到美国寻求我们的帮助。

最后,让我借用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

丝毫不夸张地说,巴勒斯坦犹太人将会在内盖夫战斗,将会在加利利战斗,将会在周边战斗,将会一直战斗到最后。你无法决定我们是否应该战斗。我们已经决定。巴勒斯坦犹太人绝不会对穆夫提投降。我们已经决定,谁也无法改变。你们只能决定一件事情:当战斗结束时,获胜的是穆夫提,还是我们。美国犹太人有能力做出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必须在几天内、几小时内尽快做出。

我恳求各位——不要等到太晚。不要在三个月之后才为你今天没有做的事而追悔莫及。现在就做出这个决定。”

这段演讲之后两个月里,梅厄为以色列筹到了第一笔5000万美元,这笔钱相当于沙特阿拉伯1947年所有石油收入的三倍。

本·古里安带领以色列独立

,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带领着犹太复国运动的其他领导人,组织了建国典礼。大厅内全体人员肃立合唱51年前先辈挑选的国歌《希望》(Hatikvah)。本·古里安宣读共979个希伯来语单词的《建国宣言》。那一刻,无数犹太人流下热泪,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本·古里安在《建国宣言》中说道:“以色列的大门将向全世界的犹太人敞开,并且向她的所有邻国伸出和平与友爱之手。”最后,本·古里安敲下木槌,宣布以色列正式成立。

典礼结束11分钟后,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的成立。

国家成立之后,以色列人并没有因此得到安宁,他们迎来的,是来自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多个邻国的攻击。

他们快速成立从未正式受训的军队,犹太激进组织哈加纳成为以军的主力,誓死抵抗想夺回巴勒斯坦国土的阿拉伯人们。

被命运捉弄的马库斯

本·古里安委任美国犹太人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为前线总指挥。马库斯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毕业于西点军校,二战时期曾在五角大楼内任职,参与起草德国无条件同意书,设计战后对德国的军事占领方案。

他带领以军与阿拉伯军队对战,开战十天后成功与交战的国家谈妥停火协议。那一天,马库斯与战友在阿布高什庆祝,庆祝他们拯救了的十万犹太人。庆祝结束后已是凌晨,睡不着的马库斯走出军营散步。天已晚,他没有穿军服,披了一件白色的衣服,离开军营时跟哨兵打了声招呼说自己一会儿就回来。返回军营时,哨兵换岗时间提前,新的哨兵在黑暗中看到身穿白衣的人影走来,便要求他用希伯来语说出口令。马库斯听不懂希伯来语,用英语回复了哨兵,但这名新的哨兵却听不懂英语。

然后这名哨兵便开枪杀死了马库斯。

大卫·马库斯,一个二战时从飞机上跳下都没有死的人,,在停火协议生效十小时前,死在了自己军队一名士兵的手里。

David Marcus的人生结局,实在太戏剧化。但人生本如戏,再多的大难不死,也有被命运捉弄的时候……

我们知道,自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直到现在,以色列的存在依然是个争议,是否属于以色列依然是个敏感话题。巴勒斯坦人依然不满自己的国土被抢走。这么多年来战火不断,以色列人却顽强地快速发展自己的国家。还有太多太多精彩的故事,篇幅有限已经不能收纳更多。

后记:

历史用故事的方式叙说,便不再枯燥乏味。其实历史就是血淋淋的真实故事。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自然地带着刻板印象去理解,掌权者是对,反抗者是错;弱者是对,强者是错,有时候也知道不是非黑即白。

这本书里,这段历史里,看到黑白共存,看到了民族争议,看到了世界其实就是一盘棋……至于谁在下棋,风水轮流转吧。



前言:

了解了以色列的建国之路,,刚好读到孟非的自传里有这么一篇说起他到以色列时的所见。非常精彩,感叹犹太人从古至今的聪明与治国方式。

孟非《随遇而安》【人民公社“基布兹”】

基布兹(英语:Kibbutz)在希伯来语里有“聚集”“团体”的意思。简单来说,基布兹就是以色列的人民公社(俗称“大锅饭”)。人民公社在我们的认知里,,普遍存在于1950年代到80年代解放前的中国大陆。当年这种人民公社制度在中国大陆并没有使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甚至对农民生活没有太多的改善。

基布兹在以色列已有百余年历史,直至2010年,以色列已有270个基布兹,为国家贡献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和农业总产值的40%。有些不可思议,这个资本,居然把这种制度落实得这么好。

根据作者的描述,以色列政府对基布兹有几项基本规定:

  • 一个供人定居的组织

  • 所有物为全体所有制

  • 成员组织起来的集体社会

  • 没有私人财产

  • 宗旨为在生产、消费和教育等一切领域实行自己动手、平等与合作

1938年以色列中部的Na'an基布兹

换句话说,基布兹是一个公有社会,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组织会按需分配,实现内部民主和平等,是真正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组织成员无论是专业人士如大学教授或劳工如清洁工,皆享有平等待遇——房子按人头来分,吃饭到大食堂去,不需要货币,所有的需求,例如看电影、健身,只要提出都能被满足。出生在基布兹的小孩一生的医疗、教育、保险等福利皆由基布兹全包。不过,人口数多的家庭分到的房子和物资会多一些,反之就少些。

如今在许多国家流行共享单车,一般只要刷预付卡就可开走一台单车。在基布兹,共享的不只是单车,成员需要用车时在电脑上登记后,就可以随便开走其中一辆。哦,并且不用操心加油、维修等麻烦事。

布兹成员每周都会开一次全体大会,公布前一周的产量、销售、结余等财务情况,讨论一周里需要处理的事。这些事情包括——某人的小孩要到别的地方上大学(基布兹里没有大学),某家庭想要出国旅游,某人有朋自远方来……只有全体表决通过了,才能拨出所需费用。

基布兹的负责人是由全体人员表决选出,每人能担任最高长官的机会只有一次,任期一到,无论干得多好,都得卸任。

基布兹成员的素质普遍都很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种共有制度能一直保持及延续),以色列很多历任总理都来自不同的基布兹。“公社”里的人不领工资,只拿一定的配给,干活做事全靠人民自觉(默默感叹这种纪律和素质)。

至于基布兹的人素质普遍较高的原因,其中一个便是“入社”门槛。自私的人不会像到基布兹里自讨苦吃,不能拥有私人财产,个人劳动成果都得与所有人共同分配啊!申请加入基布兹,不只是同意过按需分配的生活,更要全心全意想为基布兹服务,又拥有一技之长可以为基布兹贡献,这样愿意按照游戏规则走的人,才有资格“入社”。

作者孟非认为,基布兹在以色列得以深深扎根,是相当合理的。除了将其归功于公民的高素质,以色列人一直虔诚信奉犹太教,抱着信仰和传承文化的目的,从建国到今天,他们确实坚持并创造了不少历史奇迹。

文   XUN(唐主)

图    网络

音乐    Jerusalem of Gold-Shuli Nathan

图文编辑    XUN(唐主)


若您有意投稿,请发送电邮至xybookclub@sina.com。欢迎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