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新闻 >宋鸿兵:解锁货币战争

宋鸿兵:解锁货币战争

2021-09-14 18:46:42


优酷自制节目《鸿观》ID:ykhongguan


金融、历史、哲学、生物进化论……宋鸿兵的视野广泛至极,加之对数据的敏感性,这使得他能用自己“鸿观”的方式来解读这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

  2015年开局,世界经济形势越发复杂,美元走强,石油还在50美元/桶附近徘徊,黄金也不再有2011年的势头,中东局势依旧不让人安心,多国卷入降息大赛以及亚投行背后正进行着激烈的货币角力……真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而对于这些不确定,金融史学家宋鸿兵却在努力地找寻着背后确定的逻辑。

  北京香山脚下,春信匆匆,静谧而淡然。《英大金融》来到宋鸿兵在这里的书房,屋内书盈四壁已压住了窗外的一山春色,案牍上放着一本翻开的凯文·凯利的《失控》,借用“失控”这个词,关于货币的话题就此展开。

  货币战争方程式

  货币或是解开世界局势的一个线索。

  黄金是货币的“真命天子”,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篡位”,开始构建“石油-美元体系”, 石油对美元大权来讲,是重要支柱。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必须要用石油这个关键的战略物资。通过控制世界石油的产量以及交易必须由美元结算,来巩固其地位。一旦石油支柱动摇,出现信心危机,美元就会出现严重的贬值,此时作为美元“天敌”的黄金价格就会暴涨。

  从某种角度上讲,正是由于世界的多极化使美元的霸主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当这些博弈发生时,局势就变得复杂起来。宋鸿兵语出惊人,强势美元现象的背后却是“向心式塌陷”的风险。他认为,美元走强与经济复苏关系并不大,根源在于美元流动性开始越来越稀缺。打个比方,新兴市场国家有很多土豪,在前几年QE(量化宽松)的时候,放大杠杆,借入大量低利率的美元,并大举投入到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领域,最终形成了一个5.7万亿美元的倒金字塔债务结构。

  而当全世界经济减速,美联储QE停止,新的美元流动性供应戛然而止。此刻,持有三倍杠杆负债的土豪们不得不被动地卖掉国内资产来套取本利,兑换外汇储备,归还美元贷款。这就必然会导致外汇储备流失,资本反向流动,新兴市场本币贬值,资产价格下跌,美元负债变相增加。最终结果就是,美元流动性产生向心塌陷,这一塌陷,就会失控,更加挤兑美元的流动性,形成恶性循环。

  高美元负债,高资产泡沫,并靠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最大。如俄罗斯就是典型的例子,卢布贬值了一半,等于负债增加了一倍。为了遏制资本外流,俄罗斯中央银行,一度把利息提高到了17%。同时,俄罗斯销售石油将会以本币结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击美元,动摇整个全球石油美元的基础。正因为俄罗斯开了这个头,中东一些产油国也将会跟进,如,怎能坐以待毙?。

  数字的逻辑

  在宋鸿兵看来,眼见的或许并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数字一正一负从不骗人,用数字的逻辑可以分析出严谨和清晰的结论。比如,在研究美元时,一些媒体报道2015年2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29.5万个,失业率降到了5.5%,得出经济复苏超预期是直接导致美元指数上涨的结论。宋鸿兵却用另一组数据的逻辑来推理:失业率的统计关键是方法本身,不是数据有问题,劳工部有两个标准U3和U6,它们统计的都是公民失业后27周,领取救济金并正在找工作人的数据。如果超过27周,还未就业,这个数据就会被踢出去,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全面体现就业市场。

  如果去分析更大的数据——“全民就业参与率”:在3.2亿人口中,2.5亿是属于就业适龄人口,有9300万人没有工作,就业参与率为62.8%,这是37年以来,最差的就业数据。失业率降到了5.5%与9300万非就业人口,这两个数字相互矛盾。这就需要进一步逻辑的分析,的失业率统计口径,其实只针对短期失业人口,5.5%的失业率仅仅包括了870万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而大部分长期失业人口早已丧失了失业保险金,从而被排除在失业率统计范围之内,这造成了严重的误导。从另一方面看,新增就业岗位的质量远不如历次经济复苏,例如2月新增的29.5万个就业人数一半以上是餐馆酒吧的招待人员和商场超市的临时人员,平均年薪在1.9万美元左右,这在是个温饱线水平。高薪就业岗位的稀缺是2009年经济复苏以来的普遍问题,可以推断,新增的低薪就业岗位并不能强劲拉动消费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复苏,这正是美联储至今不愿加息的原因。

  初始数据加工的过程是宋鸿兵关注的重点。比如,他研究GDP的统计数字,发现2014年一季度GDP的数据,,而是借大雪影响经济的理由把数据做的更差。随之又把这个红利数据平移加到了第三季度,所以第三季度GDP冲高到5%,背后是为配合美联储的议息会议,为停止QE营造氛围。这也是宋鸿兵坚持认为美元走强与经济复苏关系不大的原因。

  对数字敏感是宋鸿兵的一种天赋。9岁时,他和哥哥看到《文摘周报》里有一篇描写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把圆周率小数点后背到100位的故事。于是和哥哥打赌说“有何难哉,我也能背。”结果,他仅用1小时,看完了一遍,真的背到了100位。从9岁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宋鸿兵仍然能随口说出几十位数字来。不光如此,很多年份和数字,他看一眼后,也会过目不忘。

  记者开玩笑,建议宋鸿兵参加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宋鸿兵笑着说:“记数字和年份的时候其实还有个诀窍。这就需要记下主要标志,如同打下几个桩子,形成框架。然后把小和散的内容往格子里填,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比如,记二战时石油的数据,先记德国因为一年1000万吨,日本300万吨的消耗量供给严重不足,德国拿不下高加索的大油田,而日本无法保证石油海上运输的安全,因此在战略上必败无疑;而因一年2亿吨的产量赢了战争。这三个数据的桩子打下后,其他国家的石油产量,一听就知道靠不靠谱。进而大的油田在哪儿,产量多少,中型油田,小型油田的这些数字,就不会差到哪去。”

  “再说到更浩瀚的历史数据,我会将全世界连成一片来看,不会只记一个地方。在《货币战争五》的写作过程中,我感觉一直在两万米高空俯视群山。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定位的罗盘,一旦陷入中间,就会迷路。”宋鸿兵说。

  以公元前1177年的西方铜器时代晚期,海上民族入侵埃及的事件研究为例。仅仅几十年,迈锡尼、特洛伊、赫梯、巴比伦,数个王国如多米诺骨牌般依次消亡,一起消亡的还有地中海繁荣了300年的贸易网络、丰富的文字记录、科技发明和宏伟建筑。而稍晚的中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商朝被周朝推翻,世界主要古老的文明中心纷纷遭到重创。如把上面各个事件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蛮族由于掌握了铁质兵器和骑兵战术开始对欧亚大陆的文明中心发动大规模进攻,从而导致了民族迁移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中国历史必须放在全球文明互动的大格局之下才能看得更深刻,”。

  从这里,宋鸿兵引出了他对历史研究的哲学思考。

  历史的哲学

  在研究和写作时,宋鸿兵会先思考清楚总逻辑,并且使这个逻辑主线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互贯通,最终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在《货币战争》系列中就可以看到他把历史、地理、军事、经济、,并将货币问题放在这一有机的整体之下来观察的总逻辑,逻辑的背后就是哲学。

  《货币战争》的哲学归结到底一句话,就是“货币的人性不变定律”,即历史惊人的相似,源于历史背后的人性惊人的相似。在宋鸿兵看来,《货币战争》的五本书做了一件事,就是回顾了世界上主要国家货币进化的历史。第一本以为重点;第二本回顾的是欧洲;第三本谈的是亚洲和中国;第四本介绍了世界储备货币的争霸历史;第五本是则重点对比了古罗马、北宋和这三大世界货币进化高潮期,帝国兴衰王朝倾覆的经济根源。

  宋鸿兵总结一个清晰的货币历史逻辑是这样的:贪婪兴,则兼并起;土地聚,则税负畸;国库空,则货币贬;民力竭,则内乱生而外患至。货币正是观察大国兴衰的关键指标。在历史上,凡是崛起之中的大国,无不经济繁荣,税负均衡,财政充盈,因而坚守货币坚挺的底线。货币制度其实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契约,货币稳则天下公,货币乱则天下患。而帝国由盛转衰之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货币贬值,破坏货币的稳定,即践踏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契约,它将刺激贫富分化,鼓励投机暴利,瓦解道德底线,最终加速帝国衰落。目前,欧美日的货币宽松政策与罗马后期贬值货币含银量,和北宋末年纸币交子的滥发,从本质上看都一样,这是盛衰逆转的标志。

  进化论和考古学是宋鸿兵研究货币的另一条线索。谈及这些方面,宋鸿兵认为主要是耳濡目染,兴趣所致,父母皆是老师,从小他就跟着教古生物的妈妈去采集标本,和教地质的爸爸看沙漠和山脉,对进化论兴趣盎然。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进化、经济的发展,宋鸿兵在这三大领域之间看到一种模式的类似性: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都是围绕着寻求食物来进行器官的进化,其本质是提升新陈代谢的效率。在经济发展中,所有经济的进化和变革,背后也总有规律在支撑,这就是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归根到底就是经济体的新陈代谢效率总是不断提升。

  宋鸿兵把一本英文版《性的起源》介绍给记者说:“从分子生物学看,性居然起源于30多亿年前,原因是臭氧层形成之前,由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体的DNA链条受到灼伤而打结,无法完成复制。生存的压力迫使受损的细胞从临近细胞获取好的DNA片段来进行修复,产生了DNA的交换,性由此起源!”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理论对宋鸿兵研究经济现象提供了很多启发,例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文明与中国二里头文化之间的文明基因就非常不同,贸易因素和宗教崇拜的偶像从文明的源头就已经分叉,这种文明基因的差别导致了后来中西方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和货币进化路径的根本差异。记者感慨,宋鸿兵对货币的研究,确实需有着“鸿观”的视野。

  “鸿观”的视野

  《鸿观》是2014年底优酷一档点播量过亿的自制脱口秀栏目。以金融视角观时事、观经济、观历史,探讨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原理。《鸿观》的主角当然是宋鸿兵。从写书人到说书人,宋鸿兵坦言,“脱口秀要比写书难很多。每周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并把所有的知识体系调动起来,每期需要写出四千到五千字的稿件,录制时完全脱稿,环境必须非常静,然后要自己的大脑燃烧起来,眼睛放光,才能从文字中把精彩的内容‘说’出来。”

  鸿观二字也是对宋鸿兵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曾在东北大学学习自动控制,毕业后在工厂干过技术活儿,也在商海里做过市场销售。 1994年到留学,选修了信息安全、房地产、教育、新闻、历史和金融,涉猎广泛。之后,他进入第二大按揭公司房地美,在这期间,宋鸿兵深度接触了的金融衍生品行业,并对货币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对货币的研究和梳理让宋鸿兵最终发现了金融衍生品与当下经济间的直接联系,也使他从金融工具和所有外在形式中,探究出金权时代的治世方略,这些经历成就了他的《货币战争》。2006年,宋鸿兵本着‘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这个逻辑,用将近10年的时间从浩如烟海的政府文献、法律档案、私人信件、个人传记、报刊文章中搜寻的各种与西方重大金融事件相关题材,梳理分析,写成《货币战争》,其中描述了他在房地美工作中观察到的一些货币危机细节预兆,准确的预言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此一夜成名。

  有人说《货币战争》不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宋鸿兵却认为这无碍于书中核心的逻辑与哲学。未来,宋鸿兵希望自己能用进化的逻辑看货币,用货币的视角看历史,用历史的纵深看世界。


文章来自:《英大金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