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书籍 >老张说宋鸿兵倒下了 投资者该做点啥?

老张说宋鸿兵倒下了 投资者该做点啥?

2023-01-13 19:38:54

汽车分期



宋鸿兵倒下了 投资者该做点啥?


摘要: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储备,也需要审慎的决策。在你变聪明之前,还是先看好自己的血汗钱吧!


近日,“宋鸿兵挨打”的评论充斥微信群和朋友圈,各路高手众说纷纭。宋鸿兵早年因《货币战争》一书而曝得大名。此后公然为“泛亚”站台。“泛亚”出事后,投资人迁怒于宋。虽然情有可原,不过那些围攻宋的投资人,似乎也缺了点什么。


当然,剩下的都是法律的事儿了。作为金融从业者,老张在这里想说的是,那些因投资失败而围攻宋的人,真的认为这事全怪宋鸿兵们吗?你们真的曾那么相信一个你完全不认识的人吗?大家到底缺了点啥?


也许“宋鸿兵挨打”是咎由自取,但对“泛亚”的投资者而言,这回“学费”也交得多了些。即使最乐观的事情发生——未来投资者收回本息,但收回本息前的担惊受怕,恐怕也是一种损失吧?更何况,这很可能就是个“幻想”。


为了不被读者围攻,老张先放一句话在这里:“钱是自己的,一定要看好”。大家挣钱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养老钱、看病钱、养儿育女钱、买房结婚钱,千万要守住。骗子是多,但你只要摒弃“贪念”,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还是能够避免的。


该冷静了。无论金融骗局多么绚丽,钱还是你自己送过去的;,钱还是很难收回来的。“你看中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这是庞氏骗局的核心“理念”。围攻宋鸿兵的那些人,或许可向股民们学学。


书归正传,老张想说的是,那些围攻宋鸿兵的人,其实缺的是健全的投资理念和良好的投资习惯。这些前人基于无数失败而总结的投资习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真正用心的人,不仅能学而知之,还能起而行之。人生如此,投资亦如此。


一、不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当前,金融业有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租赁、证券和期货等七大牌照。相应地,至少有七大类金融产品。每种产品都有其特点,不同的产品,风险和收益大不相同。因此,要有选择。投资者教育有一句话:“不知不做”,此之谓也。


要知道,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除了银行存款,没有金融机构会承诺收益保障。如果有,就是违法的。投资过程中,大家经常看到“预期收益率”的概念,也即:未来可能有那么多收益,也可能没有。因此,并非“真实的”收益率,不过是预期而已。


二、不要贸然听从别人的建议

在投资方面,最值得信任的是父母和子女。这是因为,我们的投资损失会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大家是利益相关方。对他们的投资建议,我们或许可有选择地听听。剩下的人,就无需轻信了。


像“宋鸿兵事件”,他的任何判断都是一种建议。如果他说的总是全对的,那么就会成为投资“公理”或“定律”,像布莱克—斯古尔斯定价模型一样,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事实上,宋在《货币战争》中兜售的,不过是基于胡编的历史和金融而已,不值一晒。


前段时间,老张有个朋友想试试P2P理财。他看了一些平台后,选择了“e租宝”,理由是他听小区的大妈们说,这个平台好,利率高,结果就投了点。后来,他被我们大家一顿说,还是退了。想想看,街道大妈的意见能作为投资建议吗?


再说了,即使宋鸿兵真道出了投资定律,那么,你为宋鸿兵的投资建议付费了吗?如果没有付费,这相当于“便宜货”,满大街的人都可用。凭什么你能赚而我就不行?想想看,谁会跟着电视上的“股神”去炒股?


要知道,在金融领域,从来没有挣大钱的公式。只有一个词——市场均衡定价,其含义是,不同的风险被赋予不同的价格,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利率高的产品,一定意味着高风险。这才是颠簸不破的投资公理。


三、老年人不要碰高收益产品

从当前利率看,收益率6%以上的产品都可以算高收益了。对已经退休的人而言,好不容易有了养老的钱,这些产品你最好别碰。


高收益高风险,这是金融的铁律。如果此前并不了解金融、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退休人士最好不要触碰高收益产品。要知道,你那些钱可是用来养老的,是一辈子辛苦换来的血汗钱。一旦投资这些高收益产品,可能连养老的钱就没了。


想想看,全国银行系统有53万亿元的储蓄存款,年化收益率约为2%-3%。如果真有那么高的安全收益,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把钱存在银行?在投资前,可问问自己,我属于社会上最聪明的那一拨吗?


如果一款产品的收益率比6%还高,比如8%的话,以10万元存款为例,每年也就多收2000元。在金融市场上,8%的年化收益率已经是非常高了。如果收益率竟然超过8%,你就要想想,到底是要利息,还是要保本金?


四、一定要坚持风险分散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也是金融的铁律。既然这句话在金融圈里流传这么广,肯定有其道理,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既然我们没选择把金融作为职业,那就说明,我们在金融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并非最优秀的。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能自信到如此地步:把金融和投资当做“副业”、“兼职”投资,反而会有更好的业绩?


那么,如何做到风险分散?对一般投资者而言,首先,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国库券等产品至少要配置1/3。当然,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越保守,越多配些。对于这类资产配置,同等收益率的情况下,尽量购买大银行的产品。


2015年,中国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其目的就是防止在银行倒闭时保护小额存款人不受损失。说白了,今后银行也会倒闭。有了存款保险后,从逻辑上说,银行存款也不是100%安全。这就是要选择大型银行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购买股票、互联网金融产品等,也要注意分散风险。如果买股票,就多选几支股票;要是买P2P理财产品,则更应多选几家平台。分散投资,并不能保障你没有损失,但至少不会让你血本无归。


五、一定不要心存赌意

在金融市场,投机是允许的。因为“投机”是投资者利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金融市场上的定价偏离,反向操作而获得收益。投机获益凭借的是风险识别能力。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有什么样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获得什么样的风险收益。


虽然很多人认为自己具备“投机”能力,那大多是对自己风险识别能力的“高估”。我们经常听人说,你买哪支股票,肯定会涨;如果真是这样,这人就是“巴菲特”了。问题是,真有那么多人把他当成巴菲特吗?


既然自己没有这么神,那就一定不要把身家性命放到某项“投资”上,更不要用血汗钱在金融市场上“赌人生”、“搏人生”。想想看,今年三四月间杀入股市并参与配资的人,现在堪称血流成河,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远未成熟,投资者教育也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就表明有这么多的风险损失。虽然所有的“过激”都有其外因,所有的亏损也值得同情,但我们回到初心,有没有想过:当时自己是不是有点“贪”?我们的投资理念、投资习惯是不是有点问题?


最后,老张想说,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储备,也需要审慎的决策。面对复杂多变、陷阱多多的金融市场,在你变聪明之前,还是先看好自己的血汗钱吧。



招聘专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