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校长
秋天来了。
我们在去年年底发行的第1期量化CTA产品,今年前八个月取得了近20%的收益,这个成绩得到了很多专业机构的认可。
近期,我也应邀做了几场小型路演,这个过程中,一个有趣的数据再次得到了验证。
我曾在《优势投资法则》这本书中曾提出过一个比例:在证券市场,能够成为长期稳定赢家的人比例只有10%,也就是我称之为的优势投资者的比例。
近期在跟多位一线证券营业部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对这个数据表示了肯定。
仔细想一想,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那么多自认为高智商的人涌入到了金融市场,但是最终90%的人都将归于失败。
就像一场风暴卷起尘埃无数,但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一切都逃不开地心引力。
2005年的夏天,乔布斯应邀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了一场演讲。
作为一个尚未大学毕业的人,他一如既往风趣地表示:这是我一生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次。
也正是在那次 演讲中,他留下了那句后来被广为传诵的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这句话后来流传最广的中文翻译是八个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可惜,这是一个不够好的翻译。
在我看来,stay foolish 并不是虚心的意思。虚心,指的是多看别人的长处,把自己摆在学习者,后进者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种解释明显与乔班主一生的行为风格格格不入。
乔布斯的很多行为,根本不是虚心范,而是表现出某种接近极端的狂妄和偏执。
我认为,stay foolish 的意思,并非虚心。而是指在知识上,在信息上,在概念上,主动给自己做减法。
不是多向别人学习,而是自己给自己扫尘埃。
这个味道,便是禅的味道。也接近于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绝圣弃智。
这一点也在乔布斯苹果的产品中得到了验证。
一般我们说的聪明人,做事情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事情越做越复杂,不断地加入新功能,恨不得解决所有问题。
而apple的系列产品的伟大成功,却是得益于极简主义哲学和美学的指导。
这才是 stay foolish的真意:主动地放弃聪明,主动地给自己做减法。
从2008年开始,我在量化投资领域的研究,迄今已经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中,我发现、测试、优化过的策略模型,可以说有成百上千个。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stay foolish这句话,有着很多体会。
一个最深刻的体会,我称之为“天道忌巧”。
我们通常认为,适应变化的速度越快,就越聪明。
我们通常认为,抓住机会的数量越多,就越聪明。
我们通常认为,过去表现越好的策略,就越聪明。
在研发的早期,当我把这种观念带入到量化策略的研究中,却发现等待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坑。
用很多人都熟悉的双均线策略举个简单例子。
双均线策略,就是用两根移动平均线作为买入和卖出信号。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就买入;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就卖出。
这个策略有两个参数,就是两根均线分别计算多长周期的平均数。
一个最“聪明”的做法,便是拿出过去十年的数据,让计算机去把历史上最优的参数组合找出来。
殊不知,这样的参数组合在历史上会有很好的业绩曲线,然而往往一到未来就掉链子。
过去表现好的,在未来并不一定表现好。
在量化投资领域,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追求的极致的聪明,而是要适当地“stay foolish”。
这其实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的意思。
大智若愚,并不是真的蠢。而是知道了各种聪明的做法,依然保持质朴的选择。
这是在知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了洞见和定见。
单独看这句话,也许还无法做出充分的理解。如果把这句话放到老子的整个思想脉络中去,就会更加清晰。
老子还说过另外一句话: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随着你的知识越来越多,你的道的境界却是越来越低。
何故?
首先,更多的知识会让你变得迷惑。
其次,知识里面夹杂了大量的是非、美丑、高下等相对观念。于是,你学到的知识越多,你的平等心和平常心就越少。你所否定和压抑的东西就越多,你的心,就越难澄明。
大智若愚的意思,是你有能力看清一个针眼,但你却能够主动后退一百步,去看整头大象。
这需要主动放弃你的聪明。
在老子那个年代,想必还没有专门的投资这个职业。
然而他所说的东西,却无比适合投资这个领域,胜过其他一切领域。
原因在于:在投资领域,有一个东西非常之低,远低于其他领域,这个东西叫做——信噪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再次引用塔勒布曾经举过的一个例子。
某一个数据,比如说股票的k线图,当你一年看一次的时候,你得到的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是1:1。
如果你每周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下降到了1:10。
如果你每小时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进一步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与噪音的比例,也许变成了1:100。
换句话来说,噪音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信息的增长速度。
于是,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迷惑。
网友“金融帝国”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自然数和偶数哪个更多?
绝大部分人的不假思索的答案是:自然数的数量比偶数要多。因为自然数里面除了包含偶数,还有奇数。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每一个自然数乘以2,都会得到一个偶数。所以偶数的个数,并不会比自然数要少。
你发现没有,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无限的集合,很多有限集合中的定律便失效了。
在金融市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可以说是无限的。
在无限的因素面前,一个因素和一千个因素。差别有那么大吗?
多就一定好吗?
不久前跟几位朋友聚会,聊到了一家大家都很熟悉的公司。
那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带领着团队从一家小公司慢慢做大,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到第一,直到几年前ipo上市。
他在上市的时候遇到了A股最好的时光,公司实际募集的资金比计划募集的资金超过了很多。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然后几年之后回头去看,却成了一件极其不幸的事情。
一位朋友评价说,自从上市融到了大量的钱以后,那位创始人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错。
他的公司急剧扩张,从几百人迅速扩大到几千人,然后又遇到各种问题,最后急剧地裁员、连原来的主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钱多了,人多了,这看起来是十足的好事,为何反而变成了坏事?
其实这并非孤例,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在《优势投资法则》中详细剖析的“冠军魔咒”,也是类似的例子。
钱多了,人多了,欲望开始过度膨胀了,心就乱了。
不断做加法,其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昏昏然。
所以我们才需要,stay foolish 。
如何做减法?
你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镜子。
说到这里,我要为好兄弟老林做一个广告,他所领导的德迈国际是中国高端旅游领域的领跑者。
他是把最多的中国人带到南极去一窥人间仙境的人。
我无法保证去一趟南极会对你的投资或者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因为这个改变也许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度量。
就像我们评价某个领域最顶级的牛人,通常会用到一句话:“功夫在诗外。”
无论你是哪个领域的诗人,南极这片净土都在你的“诗外”。但也许那里就会是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地方。
就像我最喜欢的一个禅宗的和尚所说:在一步也不能踏出的地方,踏出千万步。
我是2012年去的南极。巧合的是,我在投资上的领悟,在那一年获得了突破式的进展(没错,右边那个就是我)。
今年,老林特别为你邀请了哲学大家陈嘉映先生同行,为你在人间仙境般的旅途中,打开“无用之用”的巨大空间。
与陈嘉映老师同行南极
探究有灵性的生活
陈 嘉 映
哲学家 / 作家 / 学者
陈嘉映先生曾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他长期从事西方现代哲学研究,著述颇丰,,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号的人,影响力巨大。
代表作:。
译著:《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感觉与可感物》等。
名 家 南 极 行
RIH投读会 × 德迈国际旅行机构
陈 嘉 映 哲 思 沙 龙
#何为良好生活# 南极八堂课
特别活动计划
第一课
企鹅小讲堂
陈老师讲座 #何为良好生活#
有关旅行哲学与生活哲学
第二课
哲思沙龙
鹅友们一起谈谈理想,聊聊人生
讲述分享各自理想生活和生活哲学
陈老师分享其生活哲学
#何为良好生活# 要旨
第三课
哲思沙龙
#功效主义与自私的基因#
第四课
哲思沙龙
#事实与价值#
第五课
南极徒步,重走沙克尔顿之路
哲思沙龙:#实践中的目的#
以棋手、画家、医生、
旅行家、探险家的生活哲学为例
第六课
南极徒步/巡游,静默
陈老师与鹅友们一起分享知与行
哲思沙龙:#知行关系#
第七课
南极徒步/巡游,静默
陈老师与鹅友们一起分享静思感悟
哲思沙龙:#快乐、幸福、良好生活#
#性善与向善#
第八课
哲思沙龙
鹅友们重新审视各自立身之本
分享“何为良好生活”读书心得
及旅程所获生活哲学的启悟
#个殊性与普遍性#
Tips:
其中一些活动因人数限制,鹅友需提前预报名参加
具体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协调,以实际执行为准
进一步了解详情以及咨询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