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新闻 >【热议】还在沉迷鸡汤文?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热议】还在沉迷鸡汤文?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2021-05-22 19:03:02

很多人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刷屏。你可别小瞧这些文章,有些鸡汤文背后暗藏着获利丰厚的“转发”产业链。



   

虚假广告傍上鸡汤文 朋友圈有偿转发


很多人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刷屏。标题往往是这样的:《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这五种食物千万不能吃》等等。有个朋友,看了《好男人如何如何对待自己所爱的人》,里面的事情都做了一遍,然后至今单身,最后跳出来的是某相亲平台。还有说走就走的旅行鸡汤,一去西藏就净化心灵了,一去丽江就不想工作了,还有一些用不堪入目的标题吸引你,进去以后一看是卖某些产品的。你可别以为随便看看就行了,有些鸡汤文背后暗藏着获利丰厚的“转发”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鸡汤文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每转发或点击一次1到6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以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 


而且有的鸡汤文里都被植入了广告,什么劣质保健品、减肥药什么的,,虚假夸大广告效果,质量就不用我多说了。 



   

鸡汤文,温存的说辞夹带着露骨的算计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蒋璟璟认为,鸡汤文、养生贴中的虚假广告大行其道,折射了“人际资源货币化”的悲哀现实。这个概念在当初创造社交网络的时候就有人这么说,但一直没有被显现直接地商业化。不过在国内,不少人为了赚取微不足道的“分成”,不惜罔顾亲朋情义和道德良知,不负责任地转发、散播。微信朋友圈已经沦为充斥着算计与出卖、施害与互害的逐利场。 


   


那么,转发平台以及背后的广告,?《新京报》说,。微信团队能做的也只是限制账号部分能力或者封禁账号,而工商部门能做的也就是提示风险。微信等网络交易行为隐蔽,不能提供发票等相关证据,一旦出现投诉,兜售产品的一方可以随时消失,。 


   

别让朋友圈的鸡汤文带着“毒汁”


虽然不是所有鸡汤文都带毒,但甄别上,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练就火眼金睛。怎么赶走有毒鸡汤呢?南方网建议说,有必要组织技术人员撰写出更多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帖子,用优秀和高质量的文章引领市场。另一方面,,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用规则过滤掉鸡汤文的虚假广告和伪科学等“毒汁”。 


   

科学兴起 鸡汤文止




除此以外,和讯网首席评论员李犁也建议说,国内科学普及相对比较差,给那些缺乏基本科学逻辑的鸡汤文和背后的广告以可乘之机。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工作,老百姓的科学素质提高了,也就不会盲目地相信、转发有毒的鸡汤文了。


   

网友:鸡汤文未必能慰藉心灵


对这件事,很多网友表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 梦女孩说,取精华去糟粕,鸡汤文章不是不可取,但是广告可以不看,取舍在自己。 


网友 我会找到幸福说,既然社交软件平台给予了“鸡汤文”的发展空间,也应该给予他们规范的发布权限,设立严格的审批制度,过滤粗俗的负能量,以此来减少“黑鸡汤”带来的负面效应。 


慧眼识“毒鸡汤”




其实“鸡汤+虚假广告”模式的本质就是以鸡汤文为载体,发布虚假广告。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被骗呢?


1、不轻信“专家”。这倒不是劝大家质疑权威,而是很多所谓的专家在打着权威的旗号,在进行推销虚假产品。如果真的想了解某产品是否具有何种功效,不如先在网上看看这种说法有没有被辟谣过。微信、微博或其他平台都有一些相关的辟谣账号,会对热门谣言进行辟谣。


2、不轻信“名人”。名人效应对于广告而言,其效果不言而喻,很多商家也往往选择通过明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不过,名人不一定具有分辨产品优劣的能力,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还应理性对待。


3、不轻信“成功案例”。在“毒鸡汤”里,普通人的“成功案例”往往比名人宣传广告效果更好,因为不少鸡汤本身就建立在分享小个案从而使读者产生共鸣感,所以,这些“成功案例”更容易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错觉。然而,这些案例真实与否,还这些成功案例占所有案例的百分比究竟是多少,是很难知晓的。


4、不轻信“广告效果”。夸大或者虚构产品功效,是虚假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往往也更易使人产生购买冲动。如果,药物、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广告中有强调商品具有“根治”、“不反弹”、“药到病除”、“无毒副作用”的作用时,应该保持警惕,或到正规渠道咨询相关产品效果。




总而言之,就是对“鸡汤+广告”这类的文章保持谨慎态度,如果在庞杂的信息中无法辨别哪类是真、哪类是假,那就不要轻信。在购买产品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


如果以后再在朋友圈看到这种“毒鸡汤”,应当发扬“随手举报”的光荣传统,如果是亲戚朋友发的,那就把这篇文章转给他看看吧。


最后再提醒一句,如果已经被骗了,第一时间报警,报警,报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你会喜欢


▶【曝光】千万巨资建示范项目仅4年就开裂、废弃...


▶【紧急】警方破获2.1亿假币大案!手把手教你如何鉴别↓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中国新闻网(ID:cns2012)

本文编辑:张宁、李天路


你爱看鸡汤文吗?↓↓↓欢迎分享和点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