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书籍 >“送穷祈福年”,最该“送”走什么?

“送穷祈福年”,最该“送”走什么?

2021-10-14 22:04:01

早安轻音乐,好文好心情

今天是年初六,民间会举行“送穷”的传统活动,破除霉运,祈求来年财运亨通,生意兴隆。


“送穷”除了靠祈福许愿,也需要我们抛弃一些“穷思维”,学习更高效有用的财富知识。

每个人都会希望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也许是为了改变穷困潦倒的现状;也许是为了“手头不紧”;也许是希望能积累一定的财富。


过年这么重要的节日,人们也会专门选中一天去“送穷”,这代表对财富的向往,但美好的愿望更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


读完下面的财富哲学,或许你就会发现,穷与富之间的差距,不一定就是拥有财产的多少,反而是面对财富时一个小小的态度。


现在就读懂决定穷富差距的思维,“送穷”,最重要的就是把“穷思维”送走!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在同样的条件下,穷人会不停地打工赚钱,然后消费掉。接着又去为钱工作,慢慢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而富人刚开始也会努力工作,但在钱不多的时候,就懂得节俭,然后用节省下来的钱去帮自己赚钱,从而产生一个滚雪球的效应......


这也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穷人思维”?


工作,是为了“挣工资”,还账单;

努力学习,是为了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或职业;

总是害怕被解雇,害怕钱不够,害怕重新开始等等......

以上这些,其实就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些“穷人”思维。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穷人”思维,逐渐建立“富人”思维?


一、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


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


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贫穷者的问题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财富哲学

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


二、最初几年困难最大


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


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


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

财富哲学

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大的问题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


三、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


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


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


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

财富哲学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四、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


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财富哲学

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


如果你想“送穷”,就要学习一定的财务知识,更要彻底扔掉那些一直拖累你的“穷思维”。


这些财富知识,不能直接给你带来实际钱财,却能给你带来钱财都难买到的资本知识。


穷人用钱来“负债”,因为用钱购买衣服、房子、汽车、金银首饰等,它们只会把钱从口袋取走,却不会带来什么实际收益。


而富人会用钱来“积累资产”,他们购买股票、债券、企业、房地产甚至知识产权,最后用这些资产创造更多的资产。


把难得一遇的“财富哲学”,分享给那些还在傻傻花钱的人吧,告诉他们,真正的聪明人,都是“一边花钱一边赚钱”的。


所以“送穷”并不难,要给自己足够长远的财富眼光和知识资本,更要保持上进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今日茶话 ·  

欢迎写下留言,

分享你的“财富哲学”!


文:茶的故事(订阅号:teastories)编辑整理。

图: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联系授权。

聪明人都知道,“阅读原文”有实惠好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