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新闻 >周末分享(20180422):聪明的投资者

周末分享(20180422):聪明的投资者

2021-09-23 04:13:49

《聪明的投资人》顾名思义,这本书就是要教你,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如果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股票、基金、债券的时候用自己的大脑分析如何投资,而不至于被表象欺骗。


我们不妨从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开始思考,那就是:投资是什么?


投资是什么?


如果要简单地说,投资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春耕秋收。春耕,就是你在今天花一笔钱买入股票或者债券,或者介入一个项目之中,然后而在未来,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这也就是投资。


但谁都知道,投资绝不会这么简单:如果只需要明白这样一个简单逻辑就可以做好投资,大家还成天研究它干嘛呢?正如耕种也需要研究时令、土壤、气候、作物特质等等方面,投资也需要对特定领域有所研究:其复杂之处正是在于,真实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可能性——基金既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而银行的存款利率虽然安全却又太低,以资金入股朋友的创业虽然可能成功但又存在极大的「全损」风险……我们的精力和资金都是有限的,面对这么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到底应该如何投资呢?


显然,我们并不应该随意做出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将真实地影响最后我们所获得的收益:投资是为了获得回报,但研究投资就不仅仅是想要获得一份「普通回报」,而是想赢得「超额的回报」。


普通的回报,就是指在市场里,按照承担的风险和付出的金钱获得对应的风险价值和时间价值,但除开这些回报之外,如果有的人能够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发现市场的动向,或者能够从股票的波动中发现特别的规律,或者能够在其他投资者都绝望时却充满信心,得以低价买入,从而获得的收益,便是超额回报。


这听上去是一种令人心动的「超能力」。在你眼里,或许会认为这种超能力似乎就是靠某种智力上的优势,如同解一道别人解不出的数学题一般,去发现正确的投资答案;如果一个人错误的买入或者卖出了某只股票。那么一定是因为他还不够「聪明」罢了。


或许你也会这么想——但在《聪明的投资者》的作者格雷厄姆眼里,投资所需要的能力并不如此。如果让我列出超额收益的几个关键词,我不会列出「智力收益」,而是会列出这样三个词:理性收益 认知收益 耐心收益


牛顿的例子


你或许对这三个词很陌生,但不要着急,不妨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牛顿爵士——那位发现万有引力的伟大物理学家的投资事迹,或许你会对投资所需要的能力有些新的想法:


1720 年的春天,牛顿爵士拥有一些英国最炙手可热的南海公司的股票。目睹到股票市场的高涨和疯狂,牛顿决定清空南海公司的股票。但仅一个月后,受到市场情绪的感染,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重新回到股市,以高得多的价格重新买回了当初卖掉的股票,最后以 20000 英镑的亏损收场。


牛顿当然够聪明,但遗憾的是,他也同样会在「如何投资」这件事上犯错:当他清空南海公司的股票时,他看到了市场的泡沫,并做出了一个理智的判断;但在之后因为被市场的非理性狂热所影响,看到其他人的收益暴涨而重新冲入股市,改变了最初的判断最终蒙受损失时,这位天才的物理学家竟然也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行为模式如此类似。


从牛顿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我想至少可以学到以下这三件事:


第一,不要假设自己足够聪明:尽管聪明如牛顿也不行; 第二,无论投资回报有多高,只要还没有离场,就仍然有全盘皆输的可能性; 第三,你的投资需要有一以贯之的逻辑:如果你仅靠「追涨杀跌」的办法投资,那么你的投资将会有极大亏损的可能。


如果你开始这样思考,便证明你具备了投资所需要的一种潜力:从案例和实践中汲取经验。


这种能力对你我来说,太重要了。面对市场,人总是容易疯狂,总是容易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非理性。南海公司的股票泡沫,郁金香的权证泡沫,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离我们足够近的比特币暴涨暴跌……每当我们遇见一种新型泡沫时,很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感召,认为它和从前的泡沫必然有不同之处,但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理性的分析之后,往往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大都站不住脚。


当你在决定投资时,最重要的便是建立自己的交易规则,而不是被市场的情绪所鼓动着交易。正如巴菲特的那句名言所讲「在别人恐惧时我保持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保持恐惧」,你需要有不被市场所干扰的交易准则: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地从别人的投资案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中总结、复盘,思考到底应该如何交易。任何一个好的交易员都会对每天的交易进行总结,写下交易日志;同样,当你决定要认真地对待「投资」,把它当做你的重要事项时,你也需要这样行事。


在牛顿的例子中,你一定还会发现,其实只要他最后一次没有重新以高价买入南海公司股票「接盘」,就完全不会蒙受损失——这样看与其说超额收益是来自于「战胜市场」,不如说是「减少犯低级错误的频率」!


投资正是如此。格雷厄姆在这本书的开始就说:「这不是一本教人成为百万富翁的书,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避免投资者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


他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在投资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奇技淫巧,而是「谨慎」:如何让投资亏损的几率最小化?如何约束我们自己的行为,而不被一时的收益和损失冲昏头脑?


理性收益


这也就是投资的第一个关键词,理性收益。


投资中有太多的暴富神话,而且有很多人对这样的神话深信不疑:一个完全不懂原油期货的人,因为看见别人赚钱,便跟风进入;一个对比特币一无所知的人,仅仅因为比特币惊人的回报率便将所有家当投入其中……


在格雷厄姆看来,这样的投资根本不算是投资,而仅仅是报以赌徒心态的投机。投资和投机截然不同:如果你仅仅想要从一时的股票波动中赚取差价,或者搭上某个「大涨」的顺风车,对于一个并没有额外内幕消息的你来说,这无疑于在赌场下赌注。格雷厄姆在书中反复警告道,千万不要把这样的投机和正常的投资混为一谈。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严格限定自己用于上述投机所用的资金,而绝不是发现一个机会便用所有的资金下赌注:因为这只是一种赌博,尽管你有可能赚的巨大的收益,但任何巨大的损失便可能将你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投机同样有可能带来超额收益,但这样的超额收益来自于你的好运。这和理性收益是截然相反的:在一个诱人的赌场下了大赌注,这绝对不是「减少犯错」的方法。


格雷厄姆在书中把它总结为这样一句话:无论一笔投资看起来多么令人神往,永远都不要支付过高的价格。


从长期来看,理性才会带来真正的长期回报:运气是暂时的,信赖运气只会让一次巨大的风险彻底击垮你;建立自己的投资规则,并坚定地记录并执行它,随着新的经验积累不断完善它,而不是被市场情绪干扰着行动,这才是投资收益最核心的来源之一。


市场像是一个拥有巨大感染力的巨兽,我们总是容易受到它的情绪感染:1999 年的美国股市,当市场整体欢欣鼓舞时,美国劳动者平均将 8.6% 的收入投入到自己的 401K)退休计划;但到了 2002 年,市场回归理性,股票价格变得低廉时,却只有7%的收入用于缴纳退休计划。但按照理性投资的原则,实际上应该进行完全相反的交易。


正如格雷厄姆所言,聪明的个人投资者应该完全自由地选择是否追随市场的行为。但想要真正实践这一点并不像我们谈论起来的这样简单。你需要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原则:


认清自我:在投资之前,梳理自己的风险偏好、期待的收益,并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可能性;

认清投资:确定投资的证券,并且在心中为其定价,千万不要将这一价格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改变;

认清交易:不要进行频繁且无意义的投机交易;如果你想要进行投机交易,将它从投资账户中隔离出来,并限定仅用 10% 以内的份额。

认清历史:对每一笔进行的交易都记录当时交易的原因,并在以后复盘交易是否正确,判断自己失误的地方。

只有这样,你才能驾驭自我的情绪,并且在反思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投资能力,并增强对市场的洞察。


认知收益


第二个投资的关键词是,认知收益。


认知收益,其实正是格雷厄姆提出的「价值投资」核心所在。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格雷厄姆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证券分析」的方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投资组合策略。例如他建议积极投资者在购买二级债券时需要考虑市场总体行情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当前的收益率、购买牛市期间的新发行证券和股票要考虑可能的灾难性结局。


格雷厄姆也给出了关于如何挑选公司的办法——这套方法拿到今天来看未免有些过时:尤其在挑选科技股时,涉及分红、市盈率等等的方面都有些偏颇。


但倘若我们抛开其中的术语和具体办法,一定会认同格雷厄姆在书中提出的最重要影响也最深远的观点: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绝不是购买卡券一样,是一个代码和一串价格数字而已;在他看来,公司的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凭证,因此,如果你不了解一家公司,你绝不应该做盲目的投资。


本质上,无论你购买的是一个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其实都是在为这个公司的未来下注:而你的超额收益,其实正是来源于你对这个公司、它的管理层和相关业务的了解。


长时间的工作或者生活经验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积累到某些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显而易见,有的在进过我们的分析和加工之后则有可能形成有用的认知链条,而正是这种认知的价值让我们能够更早地在别人尚未意识到这个行业和公司价值时以低价买入,从而获得超额的收益。


例如一个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更了解和医疗器械生产的相关细节,并且对于行业的供应链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发现一件看上去实力很强的公司实际上在未来转型上面临很大的问题,而另外一家现在尚不起眼的公司却正在布局未来智能器械的制造,你就完全可以把你的「认知变现」;如果你是一个医疗行业的局外人而想要购买医疗股,你绝不应该只是随机地在那些代码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应该认真地研究具体公司的经营状况,思考它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否可以支撑它目前的股价。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听上去并不容易:但任何一位想要入门投资的初学者都应该意识到,投资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否则在市场中为什么总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超越市场呢?


异于常人的精准认知是带来超额回报的关键。这包括你获得了某些信息,也更包括你认识到了别人所没有观察到的商业模式。当 2017 年新零售的风口兴起之前,如果你对商业的嗅觉真正敏锐,就应该在更早的时候注意到线上的流量变得越来越贵,因此线下重新占位来为线上导流必然成为一种新的商业动向,那你就可以更早地为这个领域的玩家下注,以更低廉的价格拿到筹码。


因此,认知其实来自于对商业社会的敏锐嗅觉。股票市场或者任何的金融市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其实是建立在商业体系之上的一个更加数字化的体系。要真正读懂「金融」这个数字化的体系,你仍然必须回归更加底层的知识,也就是对商业本身有所理解:你可以看不懂财务报表上每一栏的具体含义,但你必须清楚这家公司的业务和它的管理层是否可靠。


要实现这一点,你可以按照这样的框架进行自我训练:发现-验证-交易-总结


发现:从实际的商业活动中发现有用的观察和判断; 验证:从历史数据中总结这个观察和判断是否可靠; 交易:在投资伊始,只用少量的资金(或者在模拟盘)进行测试;直到你的判断多次被验证有效以后,你才可以逐渐信赖你的判断。 总结:投资所面临的市场总是瞬息万变;你需要不断分析到底有哪些判断依然成立,有哪些判断已经随着时间慢慢变化,对于那些错误的判断进行复盘,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


按照这种方法,你就可以逐渐把自己的认知转变为客观的收益。


回到格雷厄姆的箴言,购买股票是购买公司的所有权。我们投资真正要考虑的不确定性,并不是股票因为市场情绪而产生的波动——因为只要你在大跌时未曾卖出,那这部分账面损失就并不是真正的账面损失。投资真正要考虑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来自公司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


例如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动、经营管理的稳健情况、潜在的新进入者是否可能进入、供应商是否拥有额外的议价能力、技术进步和行业本身的生命周期等等方面。


考虑公司的经营时,你必须要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尽管你可能一开始对这个公司感觉生疏,但只要你比大部分人细心得多,就有可能发现诸多和这家公司有关的蛛丝马迹。许多公司在财报中明确提到了目前的经营困境,但很多投资者仍然视若无睹。如果你开始关注这些信息,那就证明你真正认识到,你购买的是所有权而不是一串数字了。


千万不要因为这样做很麻烦,便去相信那些「傻瓜策略」:那些告诉你「只要你怎样操作就能成功」的人,无论他们给你展现过去多么诱人的回报,在你自己没有建立起一套真正有效的分析之前,都千万不要践行。在格雷厄姆看来,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并不应该根据别人的结论来进行自己的投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损失承受能力,而且任何一种半公开的策略都难以获得超额的回报,这种看似「捷径」的办法实际上仍然和赌徒心理没有区别。


格雷厄姆还专门提到了他对「投资某个行业」的态度。在他看来,你可以投资尚未被发掘的行业,但针对已经成为「风口」的行业进行投资往往是不奏效的,简单来讲,你所认为以后将会「大放异彩」的行业,如果已经被公众当做显而易见的事实时,那么它的股票本身就已经是高估的了。如果此时盲目购买,追随市场的行为并不会有助于你获得超额的收益。例如如果你现在认为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大有前景,并且随意地选择相关公司的股票,多半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了。


投资者真正应该做的是,是按照适当的价格购买适当的证券:而寻找适当的价格和适当的证券,正是投资者最应该努力的方向:与其想要从历史数据(例如K线图)中发现特别的交易规律,我们更应该主动地去了解我们投资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从来不相信一家公司的业务模式是真的可以成功的,你也看不懂一家公司所在的行业究竟竞争力在什么地方,那就还不如把这部分钱放入债券或者其他被动型基金产品。


在认知收益的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格雷厄姆对于公司选择的忠告:


1.在买进一只股票之前,你应该对公司及其基础业务的稳妥性进行彻底分析; 2.必须细心保护自己,以免遭受重要的损失; 3.你只能期望获得「适当的」业绩,不要期望过高。


耐心收益


第三个投资的关键词是,耐心收益。


我们生活中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当一件事情看不到结果时,我们很容易选择放弃;而等到放弃之后再回过头看,却发现如果自己当初再多坚持一分钟、一小时或者一天,可能都会有全新的发现,转败为胜;在谈恋爱时,很多人也会因为当时无法坚持而放手,事后回想却又十分惋惜,因为所谓无法坚持的,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


耐心是一种很难捉摸,但又真实存在的能力。尤其面对损失时,我们很容易变得短视;我们的大脑会近乎暂停任何理智的分析,而只是关注当下实际上不值一提的失败,沮丧可能会让我们一蹶不振并作出错误的决策,但只要我们沉住气,再多花一些时间等待未来的机会,损失就极可能变成盈利。


在一次演讲中,格雷厄姆曾被问起「为什么大部分人的投资最后都会失败」时,他的回答是:「原因仅仅是他们过于在意当前的情况。」


市场中股票价格的走高会引发大家的疯狂争抢,而其价格则会变得越发昂贵;而一旦市场中大量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又变得无人问津。投资时,我们的眼光往往很容易局限于当前的涨跌,而忘记我们投资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是「认知变现」;事实上,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等待契机:当股票下跌的时候,只要认定这家公司被低估是有逻辑的,就反而应该低价买入;而只要认定这家公司被高估是市场狂热导致,尽管价格还在上涨也并不应该贪恋。


等待机会的出现,往往显得特别重要。市场总是处在不断的波动中,波动中潜藏着无数获利的机会:但这些机会绝不是让你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如果投资者自己因为所持证券市场价格不合理的下跌而盲目跟风或者过度担忧的话,那么他就是不可思议地把自己的基本优势转变成了基本劣势。


上帝往往会给耐心丰厚的回报。在大学的时候,如果你急于为了多赚一些零花钱而将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兼职上,最终荒废了学业,那么和其他用功读书,然后脚踏实地寻找实习的同学来说,你在未来职业道路中获得的回报的期望值,就明显减少了;在工作中,如果你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完成你的任务,对 KPI 敷衍了事,看上去你可以获得不小的即时快乐,但在职业晋升的时候却可能远比那些业务和人脉都优秀的同事机会小。


看上去在做出决策的时刻,你得到了不小的收益,但从长期来看这些收益却微不足道。延迟你的满足感,延迟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这份耐心一定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


人生中的投资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所提到的三个关键词:理性、认知和耐心。实际上,聪明的你一定已经发现,这三个关键词背后所体现的投资原则绝不仅仅局限于股票债券的投资。从更宏大的视角看,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显现于生活之中:理性收益、认知收益和耐心收益同样是我们在其他方面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想要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成功,你需要遵从了一套内在的逻辑,并依照这个逻辑计划行事:在一个领域获得不错成就的人,他们会条理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设立时间计划表,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执行。当有未预料到的危机出现时,也应该认真分析危机的原因,而绝不是陷入恐惧和害怕之中。有条不紊是一切有效行动的前提——这就是理性收益。


其次,你需要通晓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做一个行业真正的「高手」。你不能只是盲目地跟从别人的建议,或者按照别人的指令行事——这样做那么你的角色和一颗毫无特质的「螺丝钉」无异。 你需要学会洞察你的领域、行业内所发生的事情,发现并整合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信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步骤,所有有效的直觉判断和强大的分析能力都是来源于对信息日积月累的挖掘。在这个环节里,你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找更资深的专家交流,与其他团队成员协作,或者自我复盘总结经验……总之,不要为了偷懒而让别人来代替你学习:你可以把一些业务交给别人,但你需要有更高的能力来监督并管理别人的行为。


也只有这样,当你遇到真正的难题时,你才有勇气相信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你才能够面对别人的质疑时坚持正确的道路。如果你习惯了盲从,而没有提升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建立起一套可靠的分析框架——这就是认知收益。


最后,你需要等待你的回报。当进入一个领域学习钻研时,如果仅仅在学到皮毛时觉得艰难便选择退出,而又重新进入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然后因为艰难又再次退出……这样的循环往复之后,你不能培养出任何有价值的技能;如果把学习和工作看做一种投资的话,那么这种投资就因为你的「欺软怕硬」而陷入了困境:你将难以实现真正的增长,而只能获得这个行业最普通的那份薪酬。


不要怕一时的低回报率:如果你认为你选择了你感兴趣的行业,并且这个行业也并非是一个即将没落的领域,那么至于超额的报酬,你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你应该不断磨砺自己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等待可以整合自身价值的风口,这才是有价值的自我投资——这所体现的,正是耐心收益。


文:胖子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