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书籍 >这篇文章666

这篇文章666

2021-09-06 03:55:55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读后感


                        


说实话,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我真的是读的少之又少,我个人历史也不好。但马哲小课堂推荐书目里,我一眼就看中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这本书。可能跟我自身的专业也有关系,相比枯燥的历史阐述,我更喜欢加点经济趣味的书。因为很多历史现象,反而可以通过财政与经济分析更好地展现出来。那么,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吧!


通读该书,不难看出,彭泽益先生运用图表文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很好的分析了19世纪后半期的工农业、商业、外贸、财政、货币、金融、地租形态、行会制度以及社会各阶级等方面的经济状态。文章中提到最多的恐怕就是“银贵钱贱”这个名词了。光听这个名词,你可能不太理解,那么我将通过数字对比来解释一下当时的这种状况。

 

时间

银钱比例

分析

清代初

1:1000

流通市场,短暂时期的稳定。

鸦片战争前夕

1:1500

银元冲击所引起的白银折耗和鸦片走私导致的白银外流。

道光末年

1:2300

西方侵略者的掠夺和巨额战争赔款,以及大量倾销产品和鸦片贸易合法化所导致的外贸逆差的扩大。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银钱的比例在三个时期里不断地变小导致“银”的价值远远高于“钱”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天朝的白银几近涸竭”了。


这其中的原因来源于多方面,比如,银元冲击所引起的白银折耗和鸦片走私导致的白银外流,西方侵略者的掠夺和巨额战争赔款,以及大量倾销产品和鸦片贸易合法化所导致的外贸逆差的扩大等等。


而银贵钱贱、巨额战争赔款、外贸差异等状况的同时发生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影响甚大。税收短缺、国库空虚、度支日继等情况日益严重,可由此带来的后果,却要我们广大老百姓来承受。一方面老百姓税赋增重,尤其是底层的农民们,必出售农产品来换钱兑银以交纳田赋,但银贵钱贱客观上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农业劳动力的价值大大地贬低了。另一方面军需款项被挪用,军事不能正常开展。商业、手工业没落,造成大批量人民失业。进而引起国民经济的恶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饱受,财尽苦极,走投无路的广大农民,被迫铤而走险,,预示着一场大规模的人民反抗斗争即将到来。


彭泽益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著有《太平天国革命思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等论文数十篇,都很有价值。


日本《近代中国研究汇报》曾这么评价这本书,它对于所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人们来说,是必读的论文。没错,就是这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