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书籍 >留可白|史上最权威的书单

留可白|史上最权威的书单

2021-04-03 18:31:53

这是心坎儿为你讲述的第108个原创故事

作者 留可白 | 努力走在端庄大道上的女段子手


(摄于高晓松的雜·書舘)



写在前面:

今年有两位我很敬重的大家去世了。一位是二月离开我们的孔飞力先生,另外一位是今天凌晨离开的杨绛先生。

92岁的时候,先生在她孤单的房间开始回忆我们仨,她说: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锺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现在,杨先生不用再一个人回忆我们仨了。

而阅读给我们的意义,也就在于此,我们是一些人回忆的见证,是一个时代经历的见证,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对的,你没有看错。既然书单可以为书做排行榜,我们为什么不能来评价一下书单?在我看来,书单是这个世界上最实用,同时又是最扯淡的东西。遥想当年,《货币战争》曾经出现在多少个所谓权威的书单里?好了在这里先为兜里死掉的钞票默哀3分钟...

但是没有书单,又有多少人会迷失在亚马逊的主页里,迷失在kindle的图书馆里,迷失在图书大厦的拐角里。

 

书单也经历过许多变革:

第一代的书单就是打包一口价。

那时候,虚构和非虚构的书放在一起排排坐。杭不浪荡所有书从上往下按销量来排序,那时候,经济类,成功学永远占据大多数的席位,偶尔一本厚黑学搀在其中。我还记得那时候榜单里有两个常客,一本叫《谁动了我的奶酪》,另一本叫《到星巴克要买大杯的》

 

我不太喜欢吃奶酪,所以就没看第一本。那时候星巴克刚在北京开店,我还在念书也喝不起,就买了那本《到星巴克要买大杯的》。翻着翻着就觉得看不下去了,从内容上看,真的不是我爱看的类型。全书要讲给你的道理,你看到书名的那一瞬间就明白了。就像以前我们学校门口一个饭馆,叫“高压锅炖牛肉”,我很喜欢这个饭馆,因为它很简单直接啊,不用进去我都知道招牌菜是什么——高压锅炖牛肉。但是我从来没进去过,因为我更喜欢吃小锅炖牛肉。而那本厚黑学,我在买之前脑海中把我们班同学挨个回忆了一下,觉得自己如果真的掌握了这门学问也没什么用武之地,想想还是不要浪费钱了。

总而言之,当年按照书单买的书,很少能看到我喜欢的。

 

第二代的书单进步了,分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

豆瓣就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个评选看起来科学多了,毕竟把《国富论》和《哈姆雷特》放在一起比确实没什么意义。

但是,我也蜕化到第二代的我了。我的分类不光要看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还希望能够更细致。比如非虚构类里,我对历史、,但是每每被推荐的都是金融啊经济啊……从《麦肯锡的写作》到《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书都是好书。可是我并不感兴趣啊。


所以第二代书单的简单分类,让我找书的过程变得简单,但是依然不太好用。

 

第三代,就到了大数据时代了。

这一代的书单酷多了,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出现了一个新功能,叫“猜你喜欢”。这个新功能根据你的阅读习惯、标记习惯、周围的好友推荐……真的能推荐一些你感兴趣的书。而且从评分来看,书确实还不错。

 

但是,我也再一次进化了。我们看书不再为了让自己在已知的领域更加丰富,同时也希望能够不断拓展视野。我原来并不喜欢看自然科学,嘿你猜怎么着,我突然又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了!

这个时候你再推荐我感兴趣的10本书,9本都是人文科学,那么这个书单就不再是我想要的了。

 



写到这里,其实我想说的是: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书单是100%适合你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兴趣点不同,未来的打算不同。一个书单或者书单上一两句简介,怎么可能具有普世意义?

 

周围朋友都知道,阅读是我的一个爱好之一。我也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阅读笔记。我能坚持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穷,别的买不起,但是买书还是买得起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我穷。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和我一个已经工作两年的朋友交流阅读心得,他信誓旦旦的说,我保证,你工作两年以后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阅读速度。但是工作7年,我依然坚持着每天阅读,他当然早就不看书了。因为我每天都要乘地铁,从北京的地铁1号线到现在上海的地铁12号线,地铁车厢就是我的图书馆。而我的那个朋友早已事业有成开起宝马,攒足了的阅读时间大概只有等红灯的时候了。

 

有时候也会有人问我的书单。我说我的书单……都是些有趣无用的书,其实没什么值得借鉴的,看了没什么卵用。只是因为上学的时候我看了太多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现在自由了,我就想看点真正感兴趣的。

 

至于怎么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如何制定一份你自己的书单?


  • 首先,别忘记一些趣味相投多年了解的好朋友。我周围有一两个好友,他们的博学和有趣是维持我们友情的重要因素。我知道他们的品位在哪里,兴趣在哪里,所以他们推荐的书,一般不会太差。


  • 第二,就是去一个没那么功利的地方,比如豆x。认认真真的看一下评分和评论。为什么要认真看?因为就算在这些不功利的地方也有很多刷分存在……所以,光看评分还不够,要看一下评论的人数,基本一千个以上评价这本书8分+, 那就真的很值得拿来一看了。然后我们要再翻一下评论,不光要看高分,还要挑低分看。因为称赞的理由只有一个,但是批评的声音却是不同的。看看他们到底是因为观点不同而给低分,还是真的觉得这本书浪费时间。偶尔我还会点到这些豆友的主页看看他们还看一些什么书。有的人阅读列表里都是《男人不得不看的10条准则》,《女孩你到底是爱我还是爱我的钱》之类的,那么这种人的评论基本可以忽略。如果评论真实,你觉得不太像刷分,但是评价的人确实还不的话,就先mark,等评价的人多了再来看。


  • 第三是看出版社和作者。有的出版社总是出一些我很喜欢的书,比如三联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哎呀,喜欢得不得了。所以这两个出版社出的书,自动就加一分。但是这种事情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三联之前出过一本书,叫《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看书名绝对很有趣,但是翻译实在太渣了,居然把拜耳公司翻译成了贝尔……还有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出错也遭到了豆友的指出(比如angiogenesis被翻译成了血管成形术)


所以,所谓的史上最权威的书单排行榜,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做了功课以后列出的书单。正因为每个人都不同,所以我们列出的书单也都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是我们认真做出来的书单,才会最大程度让我们享受阅读的乐趣,不被没营养的读物耽误时间。



 

嗯,都写到这里了,也就顺便抖骚的分享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书。这不是书单不是书单不是书单,只是一些个人分享。都是一些老,又不算太老的书。和大家分享交流。:)(备注:以下可能会有少量剧透,不影响阅读,介意的可以不用往下拉啦~)

 

历史类的书里,有两本是我印象最深的。印象深的原因,都是切入的角度。

第一本,是孔飞力先生的《叫魂:1768年妖术大恐慌》。


作为美国人里把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透彻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写一本教科书一样的历史书。然而他并没有。从“盛世妖术”这个切入点入手,。,。

如此一本好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版的年头比较早,从封面到印刷都非常朴实(大白话就是,一本长得和盗版书一模一样的正版书)。如果不是从图书大厦买的这本书,我真的怀疑这是书摊货。想想觉得很可惜,尤其放在这个看脸的世界,这本书真的太容易因为长得不起眼被忽略。但是整本书,从作者到内容,都是世界级的。

 

第二本是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矮大紧老师也反复提及推荐过。



在无数个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十字路口,无数个英雄被歌颂的时刻,却有一个镜头外的时刻,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就像茨威格自己说的: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十分难得,这种时刻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的决定性和影响却超越时间。我想在这里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这样一些群星闪耀的时刻——我之所以如此称呼它们,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终将消逝的黑夜。

 

这两本书值得3遍以上的阅读,以及认认真真的阅读笔记。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值得看的,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也不错……如果历史分类出现在书单中,这些都是当仁不让的入选之作。

 

本来还想写写小说类的,发现写了的话篇幅就大大超了~留给以后吧。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说到自己这两年的阅读习惯有了非常大的转变。

其一是,如果看到觉得这本书无趣,那么无论多少钱买的豆瓣多少分……都果断弃书。因为别人的评论是别人的标准,自己的标准才是金标准。以及最宝贵的不是买书的钱,而是看书的时间。

第二个就是,虽然不能以偏概全的说远离畅销书,但事实是对于多数人评价还好,也很好看,但是实际没太多营养的书很远了……因为好书还看不过来呢。再说了不是印成纸的都叫书~


今天编辑文章的时候,我删掉了原本的结尾段。
20世纪是大家们辈出的世纪,因此也就意味着这个世纪,是大家们相继逝去的世纪。我们之所以阅读,是因为我们愿意成为一个见证。而我们在宝贵生命中所见证的,也应该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要重新翻翻《我们仨》了。



本文作者 | 留可白

努力走在端庄大道上的女段子手





故事只起了个头,还没说完的都在心坎儿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