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书籍 >从业50年基金经理的投资军规:第一、不要亏损,第二、记住第一条

从业50年基金经理的投资军规:第一、不要亏损,第二、记住第一条

2021-05-11 00:20:45


编者按:罗恩·米伦坎普(Ron Muhlenkamp),美国闻名基金经理,1968年开始涉足股市,10年投资平均回报率为16%,他也是一位价值投资的信徒。在他经验丰富的投资生涯中,米伦坎普认识到了投资与经济的关系,他认为,投资者必须了解投资大气候,诸如通货膨胀、利率、政策规则、国际时事……这样才能超越眼前的吹捧和恐惧,获得长期收益。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米伦坎普总结的21条基本金融准则。


一、通货膨胀≠价格上涨


1、人们往往把通货膨胀看做价格上涨。不对,它是货币价值的下降。


解读:


通货膨胀其实很简单。当政府任意印制货币,凭空创造货币和信贷,通胀就会发生。如果你创造过多的货币,它就变得像纸一样几乎毫无价值。


以美元为例,以前人们称美元为美金,原因是美元长期与黄金挂钩。但美元自诞生以来,它的含金量就一直下跌:1792年,一美元约等于1.6克黄金,或者折24克纯银。1934年,一美元含金量被贬值到0.89克。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美元含金量贬为约0.82克。而到今天,数以万亿计的美元在全球泛滥成灾,最近的金价为1164.1美元/盎司,相当于每克黄金37美元。


美元与黄金之比从1:1.6到37:1,相对于黄金,美元贬值了59.2倍!这是多么大的变化!


所以说,当CPI上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手中的纸币相应贬值了。不过,关于通货膨胀更为精确的说法,来自于巴菲特:“通货膨胀是一种税。”


巴菲特在1977年《财富》杂志上撰文《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通货膨胀是一种税。而且这种税比我们的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税种都更具毁灭性。通货膨胀税具有可怕的消耗资本的能力。”


“对于一个依靠存折上5%利息收入的寡妇来说,零通胀时期100%的所得税和通胀时期5%的通货膨胀率是一样的。两种情况都让她没有任何实际收入。任何她所花的钱都直接来自于资本。她会对120%的所得税感到气愤。但她却不会注意到6%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上就相当于120%的所得税。”


问题:目前1.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相较2.0%的年通胀率,这对于一个靠存款利息生活的人来说,相当于多少的所得税?


答案:相当于133%的所得税。


二、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2、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也没有免费的收入。


解读:


“免费午餐”背后往往都意味着更昂贵的代价。


解读①:这条金融法则包含了一系列的警告。投资大师约翰·坦普顿的忠告是,不要凭感情投资、不要投资于第一次公开市场发售(IPO)、不要凭小道消息投资。


小道消息是一种典型的“免费的午餐”。让人惊讶的是,有无数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功人士都在做同样的事。对于这些小道消息确实有一些心理上引人注意的地方,而且很关键的——这是“内部消息”,它是一种“免费的午餐”,能够让你快速赚钱。但事实上,它往往能让你快速亏钱。


解读②:“免费午餐”是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社会上任何低于免费或者廉价招牌的商品及服务,都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进行补贴的——而享受“免费午餐”的大众,也因为被间接征税而作了贡献——而由于派发“免费午餐”的行政费用特别高,“免费午餐”实际十分昂贵。


因政府本身不能创造财富,政府费用必须靠征税获得。换句话说,政府推行福利政策的资金来源,都由纳税人奉献,而执行福利政策又形成了庞大的政府架构,这就是免费福利成本高昂的根本原因。


解读③:在经济行为中,接受“免费午餐”,将引发带来强大心理压力的互惠原理,导致可能不公平的交换。“给予是一种义务,接受是一种义务,偿还也是一种义务。”


例如,免费品尝,是超市促销小姐多卖几盒酸奶或者几根香肠的秘密武器;赠送贴膜,是汽车销售商所谓“降价”的一种促销手段;淘宝商家的免费小礼品,是期待买家的下次光临;免费试用,更是安利等直销公司销售家用产品的强大武器。


问题:政府发放的免费券,是谁承担了其中的成本?


答案:纳税人。政府从商家购买服务,来源于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则来自于纳税人。


3、寻求方便常常代价昂贵,忽视则是致命的。


解读:


走捷径是人类的本性。


查理·芒格说,如果一个人自动依照他所观察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那么他就能够把一些原本很复杂的行为进行简化。而且这种从众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


例如,如果你在陌生的城市想去看一场盛大的比赛,那么跟着街上的人流走是最简单的办法。进化给人类留下了这种走捷径的社会倾向。


在《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看来,产生这种思维倾向的原因,是人类需要借助一些经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把事情按照主要的特征分门别类,一旦辨识到某一类事物的启动特征,便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相应的反应。


4、如果价格太高,好产品也可能是坏交易。如何才能知道什么价格合适你?最好四处看看,同时还要愿意放弃“便宜货”。


5、不要依赖资产的增值。如果价格太高,请耐心等待。


解读:


别忘了2007年。


2007年,流行“死了都不卖”。2008年,“套死的都是不卖的”。


投资大师约翰·坦普顿说:“关于投资的一个事实是:没有一种投资项目总是好的。”


他说,投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要买股票,有时需要买债券,有时也应该耐心地拿着现金。如果某个特点的产业或者某种证券在投资者中变得很受欢迎,那么这种流行往往被证明是短暂的。而且一旦亏损,可能很多年都没有收益。所以,不要期待那些流行趋势把你引导向最好的投资机会。


对投资者来讲,惟一能做的,就是耐心。这是一种“不厌倦等待的等待”的艺术。《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作者杰西·利弗莫尔说,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当价格过高时,买入而期待有更傻的傻瓜来接棒,实际上,自己可能就是那个最后的接棒者。不过,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还会一次一次犯同样的错误。


6、收藏品是风行一时的时尚。它们忽悠来忽悠去。当每个人都知道某项东西是可收藏的时候,游戏就已经结束了。


7、不好的产品永远是不好的买卖。不要买那些服务记录不佳的车和家电,更不要买屋基有裂缝的房子。


解读:


迷惑住我们双眼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劣质产品、劣质服务背后的“便宜价格”。


事实上,如果只是因为便宜,花50元买回一件衣服,却因为不喜欢而一次也没有穿,那么这与扔掉50元没有什么区别。


三、资产还是负债?


8、生活的必需品是便宜的,只有奢侈品是昂贵的。


解读:


生活中只用一次的东西往往是最昂贵的。


例如,一枚钻戒,价格是2万元。1斤大米市场价格是2.5元,如果一个人一天消费1斤米,1年下来大米的消费近1000元。


可以看出,一颗钻石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相当于20年所消耗的大米的价格。很多人可能会抱怨粮食和蔬菜价格的上涨,却在购买昂贵钻戒的时候充满了兴奋。


9、不要买入像资产的负债。


解读:


有时,我们可能买下了一个看上去很像资产的负债。


一辆价值20万元的汽车,如果在其存续寿命10年中,每周的5个工作日上下班都需要开,每周使用10次,那么每次相对汽车价格的使用成本为38.4元/次,而如果每周仅开一次,相对于汽车价格的每次使用成本为384元。


这意味着,如果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么这辆汽车不仅成为昂贵的奢侈品,而且成为一项负债。


问题:一辆汽车究竟是资产还是负债?


答案:能够带来更多收入的汽车是一项资产。凡是回报不能超过其成本的投资,都会变成一项负债。事实上,养护这辆汽车的各种成本,包括保险、停车费、年检费用、汽油费、维修费等等,一辆汽车报废时所消耗的金钱一般是购车款的2-2.5倍左右。


所以,当我们说“我花了20万元买了一辆漂亮的新车”时,我们可能买了一项负债。


四、收入≠财富


10、你不可能通过花钱而让自己变得富有。没花的钱比你赚到的钱更有价值,而且是税后的。


11、不要混淆收入与财富。收入会随着解雇通知或利率变化而结束。


解读:


收入代表的是未来的预期。一般人会认为,财富是你现在所拥有的,其中包括你过去的收入,当然还需要减去负债所剩下的净资产。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给了一个财富的精准定义:“不进行体力劳动(或者你家里的所有人不进行体力劳动),你所能生存并仍然维持你的生活标准的天数。”


用直白的话来说,如果你每月的花费是5000元,你有60万的存款,那么你的财富是10年。清崎说,财富是用时间衡量的,而不是用钱数来衡量的。所以最终的问题是,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你能有多少钱和这些钱能为你工作多久。


没错,收入会随着解雇通知或利率变化而结束。对大多数人而言,收入从这个时候戛然而止了。而财富不同,财富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在正确的方法下,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甚至在经过一个很长时间后,财富增加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步。


问题:一个100万的人和一个200万的人比,谁的财富更多?


答案:从数字上来说,当然是后者更多,但财富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消费水平。


问题:一个人拥有200万元的奔驰,一个人拥有200万的房产,谁的财富更多?


答案:投资性的房产能够带来固定收入——租金。所以,投资性房产是一种财富的载体;而汽车,在新车钥匙拿到手的第一秒起,价值就已经打了折扣。随着时间的推移,10年后200万的奔驰能否值20万都是个问题。但如果这辆奔驰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那么结果会有所不同。


12、借钱的代价是利息与担忧。因此要确保所有的借款不会达到让你担忧的程度。不要借钱去买会贬值的产品。否则,会两头亏损。


解读:


如果贷款去投资,而投资回报又不能高于贷款利率,那么结果必然是两头亏损。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借钱炒股,如果所投资的证券价格下跌,那么带来的将是“戴维斯双杀”的效果。


例如,如果以10%的利率贷款1万元买入股票,1年后股票价格下跌10%,而这时你必须偿还贷款,再加上买卖股票的摩擦成本,实际亏损会远远大于预期。


五、不要做读不懂的投资


13、当你对规则哪怕做一点点改变时,你将大幅改变游戏。


14、金融产品不过是写在纸上的协议而已。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要读,一遍一遍地读,直到理解了它们。


15、任何协议都有两方。对方都在为自己工作。弄明白他是为你谋求利益还是在损害你的利益。永远要做更深层次的检查,并做跟踪检查。


16、有意做出的假设不会伤害你。理所当然的那些假设将会要你的命。永远要检查你所做的那些假设背后的假设。


17、复杂的买卖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买卖。


18、你理解不了的买卖就是不好的买卖。如果销售方不能或不用你所能理解的词语向你解释,不要买他的那些产品或者服务。


19、不存在担保,只存在担保者。当听到“它有担保”时,你应该问:“是谁担保的?”


解读:


这一系列的法则,都阐述的是同样一个道理:不懂不做。


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描述成一群疯狂的华尔街天才的作品,复杂而无法理解的衍生品为“复杂的买卖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买卖”做了生动的注解。


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惟一幸存的一家美国大型银行是富国银行。富国银行从来没有涉足结构性投资工具SIV——正是这种衍生品击垮了花旗。查理·芒格讽刺说:“说美国衍生品的会计方法像阴沟,是对阴沟的侮辱。”


那么,这家银行是如何避免其他银行犯得最愚蠢的错误呢?富国银行的CEO说:“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到了SIV,我以为这是一辆四驱车。”因为看不懂这种结构性衍生品,富国银行避开了陷阱。


不能不再提一下Accumulator——这种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品种,让香港众多富豪中招。被市场戏称为I kill you later(我迟点再杀死你)的这种累计股票期权,可以说具备了所有前述规则描述的特征。


事后发现,这种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是虚假陈述,让客户认为自己只是在做无息存款和购买打折股票;另一方面,是利用了客户的专业理解能力、英文阅读能力有限这些弱点,在客户已经对合同内容产生了错误理解的情况下,隐瞒合同风险。自以为是“专业投资者”的富豪们,最后莫名其妙地成为欠债方。


确实,读不懂的投资,就不要去做。


六、复利的错觉


20、投资于股权或基金。股权投资带来的长期复合收益可能会非常惊人。


21、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解读:


“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这句话来自查理·芒格,他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


没错,5%通货膨胀的复利能够让1万元在50年后仅相当于880元。而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20.5%的复利增长40多年后成就了他450亿美元的财富。


但在这背后,存在着对复利的严重错觉。


举例来说,第一位投资者10年来年年持续盈利15%;第二位投资者前9年持续盈利25%,但最后1年亏损50%。哪一个复合收益更高?事实上,第二位投资者看似业绩更好,但10年复合收益率却仅为14.1%。


保持高水平的复利是极其艰难的,而重大亏损对复利将产生重大伤害,过多的微利、微亏对长期复利也有巨大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一直强调的投资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不要亏损,第二、记住第一条。


更多推荐阅读

  • 一流投资赢在趋势前,大湾区正起航

  • 不止高净值人群!私募基金成为上市公司理财新渠道

  • 内地、香港的高净值人群都有哪些投资偏好?

  • :超大城市4个,特大城市8个

  • “燃、爆、迷你”,《东方华尔街》再现金融江湖博弈之战


     ▷ 来源:传媒1号。原载于《北京晚报》“财道”栏目。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直接在后台联系运营者删除,谢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菁鲤汇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切勿盲目投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