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新闻 >低利率区间将至?资本市场重识

低利率区间将至?资本市场重识

2021-06-01 02:45:23

向低利率区间挺进----降息不仅仅因为房地产大势已去


A.时机

一般传统上,加息周期是牛市,降息周期是熊市,但是在今日中国,这个传统效应不再,可以预见,中国将开始一轮降息周期,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或许还会看到第二乃至第三次降息,包括降准;在息率上,中国过去多年受困于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不得不维持高位,已经大大落后于创新型经济发展为主轴的发达国家,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过高,而那些传统的非价值创造型企业如银行,则过多获得无风险收益,大大阻碍创新和转型经济的发展,中国高层对房地产的过热发展 一直高度关注,自2004年以来在口头上始终表示严重关切,无数次仰望星空,祈求上苍给出兼顾两全的良方,都无奈迫于现实的复杂性,不得不跟随这一巨大趋势漂移,既不敢下重手,又不敢放任,十多年来如履薄冰;而房地产,终于在近乎恶性的超常规发展中,走到尽头,雄风不再,不管怎样,还是要遵循最基本的市场化原则,在房地产上过度强调投资,也要受市场惩罚的, 这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几百年积累下来的通用经验。

房地产十多年的超常规发展,根本源起于中国建国后三十多年,房地产基数为零的背景,在一个真正的,大面积的无产者体系里疯长,看上去这像是一种报复性的恶补,从过去的赤贫,,,这个飞奔的结果,使得中国40多个省会和重点城市的居民平均房屋产权拥有率远超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也远超英国,它是欧洲这一数据的最高保持者。

近期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的住房拥有率是64.3%, 是近二十年的最低,而英国早在三年前就已经下降到63.8%,并且预计仍将下降,而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截至2014年3月,中国城镇地区住房拥有率已上升至89.2%,城镇家庭拥有多套房比例上升至21.0%,而住房空置率高达22.4%,这些空置住房占用了4.2万亿的银行住房贷款,从这些数字看,,没这个基础和土壤了。

上述数据中,最让人惊叹的是空置房占用的4.2万亿银行住房贷款,这表明我们这个社会有如此巨大的一笔资产不创造任何价值,就是睡在那里等升值,基本不参与社会流通,根本对赚取租金没有兴趣,房价持续上涨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可是当这类数字堆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房价上涨的进程必会戛然而止,这笔钱如不发生踩踏效应逃脱,就是等着风化和腐烂,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浪费到了这种程度,不是用触目惊心四个字就可以一笔划过的,人们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整体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今天,当自住房拥有率达到如此高的程度后,个人靠囤积房产以及地方财政再想靠房地产大发展获取超额收益的基础已经完全不存在,击鼓传花,多数人手里都有了花之后,传给谁呢?按照国际惯例,房产税的实行将是必然趋势,地方财政一定会走这条路,房产税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几个回合之后,试行方案就会推出,三五年时间,甚至更短,就会全面铺开,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必会落脚在这个最大最稳定的基座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房产税本来就是地方政府最大的一笔收入来源,中国不会例外,老白姓最终也会接受,但条件是地方政府要更多的接受民众的监督,用这笔钱,地方政府是可以做很多造福本地的大事的。

因此,多项数据和发展趋势表明,野蛮原生态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大势已去,未来的方向是走向理性和科学,转型经济的根本,除了让创新型经济与中高端制造业成为主流之外,也包括让房地产产业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何谓良性健康的发展?那就是尽可能还原房地产消费使用的商品属性,抑制房地产的投资投机属性,从纯金融角度看,数据显示,长期而言,房屋投资收益比通胀高不了多少,而股市收益则大幅跑赢通胀。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收集了1890年以来的美国房价数据,经过通胀调整,房价上涨十分有限,实际就是和通胀相当,没有明显跑赢通胀的超额收益;而老牌资本主义金融重镇荷兰,其首都阿姆斯特丹,虽几百年来经历各种变局,仍有良好的数据存留,一份自1628年到2008年的房地产数据表明,荷兰房地产四百年来,去除通胀因素,每年的增长实际上只有0.4%,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的诞生地,有很久的金融理财传统;上述美国和荷兰的数据好像还没有把房产税和维护装修费用算进来,如果也计入的话,房产的增值效应长期看甚至是不敌通胀的。

取值美国与荷兰的数据,一是他们经历的时间足够长,有说服力;二是他们在金融理财方面是全世界的最高段位;三是他们都是无可争议的一线世界经济强国;他们上百年的直接经验就是标杆,任何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的持久发展,在几个核心问题上必须重视他们的数据,房地产刚起步的中国尤其需要认真对待他们的经验,不要用任何所谓中国特色来做解释,房产是必须生活品,其投资和投机属性必须受到遏制,否则就会像当前这样,22.4%的住房空置率,惊人的社会资源浪费,如果房价因投资投机需求持续上涨,那即便有更高的空置率,其表现出来的热销力度仍然不会减,市场表现会持续供不应求,这种虚假需求完全脱离房地产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属性,并随产业链传导出去,令所有相关资源和各行业产能假性繁荣,形成如同吸毒一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能被有效遏制,最终腐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正因为此,欧洲经济发展最好的德国,在房地产上甚至连投资机会都不给。

在中国房地产基础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国家可以不重视这些优秀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和态度,走到今天,透支式的飞奔了十年,在超高的自住拥房率和超高的住房空置率这两个数字面前,在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上,是准备向美国、德国、荷兰看齐,还是准备做现在的日本和香港,这是一个还需要争议的问题吗?!

房地产的发展让中国人完成了从无产者到有产者的角色转变,下一步,有产者会不会管理和经营好自己的资产,才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走上长期持续发展之路的最关键因素,所谓有恒产者方有恒心么,这个过程和这个教程,应该是由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多种金融理财手段的发展壮大来完成的,因为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国民财富的占比中,房产不超过30%,剩余的都是金融资产,全部是房产那是土财主,表明其所生活的社会经济活动低迷,投资机会稀少,持有多种金融资产是国民财富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它,低成本的运作资金是一个有利条件。

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来看,整体息率运行区间越低,社会和企业经营投资活动就越活跃,创新成果就越多,资本市场和各类金融投资理财规模就越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中美两国的利率体系在结构,,也都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两大类别,但在运作上,区别还是较大的,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的程度上,以及对经济活动的敏感性上,美国自格林斯潘以后,整体利率的中轴线一直在下降,官方也主要在联邦基金利率这一项上发挥调控作用,其余的交给市场;中国在过去十年房地产为第一经济发展支柱后,到近期一直实行高资金价格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货币,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20%的高位,据统计,中美两国多种利率相比较的结果,是整体真实利率是美国的1-7倍。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资金价格低廉,消费贷款成本和经营投资成本低,进而刺激投资、出口、消费,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活跃。

长期看,定调转型经济的中国,必然是按这个方向发展,整体息率运行区间将不断下行,没这个条件,转型是空谈,过去受限于房地产过热的高压,想做不敢做,现在房地产势弱,推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已然成熟。

本次降息意义将不同以往,因为在这个节点推出,着实可圈可点:一来创新经济正方兴未艾,需要低成本的资金运作;二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多种金融投资业务正走逐渐出低谷,需要大量资金涌入配合其积极发展;三是房地产强势不再,货币宽松可以延缓其下探进程,过去中国的不幸在于人口多,城乡差距过大,今天中国的万幸也在人口多,城乡差距尚在,,将会被还能持续多年的城镇化进程对冲不少,而更关键的是,这一趋势下,货币宽松,不必担心像08年那样,4万亿会滑落到以地产经济为代表的过剩产能中。

其实近两年间,CPI数据的趋势走向已经表明中国有可能向通缩方向发展,这个明显的拐点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出现,如果不是顾忌房地产的疯狂,在息率上应该早有动作,因为这不是立竿见影的,可这一等就又过了两年,期间CPI环比已经多次出现负增长,同比增幅也已经到了1.6%,再这样走一年两年,很可能就真的通缩了,而一旦通缩,麻烦远大过对通涨的治理。因此过去的两年多真是非常纠结和痛苦的时段,只能慢慢熬,熬到今天,即使多次降息,房地产也终将雄风不再时,终于可以放手一搏。

至今还有很多人对房地产情比金坚,相信本次降息根本上就是为了扶植房地产;也有一些高层智库认为降息是为了应对地产下滑的大冲撞,如国务院参事夏斌今年9月在上海发展沙龙上做的《中国经济可能陷入严重萧条》的演讲,虽然当时还没有启动降息,但是其讲稿披露的严峻境况就是降息的伏笔,而这种所谓的“严峻状况”正是房地产吸毒模式综合症的一些症状罢了,越早处理越好,这些高层幕僚的过度担忧,也侧面反映了大政府指导经济模式的一些弊端,反应慢,不灵敏,有盲点,自以为是;实际上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管得越少,越有生机,就像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完全出乎高层预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坚力量那样,只要放开管制,国退民进,打破国企垄断壁垒,对其进行产权改造,减少权力寻租空间,降低资金借贷成本,完善法制,中国经济是不会差的。

接下来,要相信投资场所和投资手段之间的比值效应,前面已经分析过,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被如此看重本身就是一件错事,但事实和背景决定了人们持有此看法的合理性,可是一旦有更加高效的投资场所和工具出现,那些所谓的坚定都是经不起诱惑的,无需房价下跌,不涨就可以让资金急急逃离,这也是用市场化原则来应对房地产的畸形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利息整体下降空间会较大,因为我们更需要消费贷款成本和经营投资成本低,需要刺激投资、出口、消费,需要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活跃,降低资金成本促进创新,待整体息率中轴下降到一个新的区间后,再行新的升降周期,这一过程,有利于资本市场,有利于经济转型,也有利于银行尽早成熟,银行不能老抱着央妈奶嘴,深度市场化对银行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做得好,银行会获得重新估值。

B. 人民币汇率

卢麟元撰文说本次降息的重大结果,将是终结人民币二十多年的升值进程,转而进入贬值周期,作者本意不愿看到此景象,但推测贬值会必然发生,并将由此引发一系列衰退,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判。

息率的升降长远看不会影响本币的发展趋势,决定一个国家币值地位的,、经济实力、货币购买力和国际公信力,美国在过去二十年间利率总体上一直是走下行的,丝毫没有影响美元应有的国际地位。

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不断加强,军费开支也逐年加大,军工蓬勃发展,自主技术项目越来越多;,已经具备主导区域性政经合作的实力, 尽管在很多理念上还和世界主流有较大差距,但是大的冲突是没有的。

经济上,转型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在全球产业链结构中所处的被动地位,一旦自主性因素加强,占全球经济权重不断扩大,话语权就增强,只要在国际公信力上没有什么疏漏,应该是能够维持强势货币地位的;

而购买力方面,房地产逐渐平稳下来,其他商品上大的物价波动应该是不会有的,从国家经济转型主攻内需消费的长远策略看,购买力持续提升是向这一方向努力的成果,否则就是失败,现在已经有不少在美欧生活过的人发帖比较人民币和美元、欧元、加元与澳元的购买力,综合看,尤其是在基本生活消费品上,人民币的购买力是很强的,尤其是在电商发达的今天,这个优势会保持很久。

所以,利率的升降,绝不是决定汇率的核心元素,会带来短期震荡,但绝不会影响趋势,况且美元和人民币的联系史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纠结,1994年前后中美汇率存在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两种价格,.7,结束双轨制,客观上为中国之后的出口创造极大的有利空间,而美方一直对此事心有芥蒂,认为人民币被人为贬值,多年来美国几乎从未停止喊话,称美方在贸易上吃亏,并坚促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这多年来对升值一直是半推半就,尽可能延缓其进程,希望最大可能的获得经济转型的时间差同时保证出口的竞争优势。

因此,综合来看,影响汇率的因素非常多,权重比例不均,甚至随时空境遇变化而更加复杂,绝不是仅仅因为一个利率的变量就能影响其趋势,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强国,才是关键。

C. 资本市场

从现在起,长远看,中国经济增长率会不断下降,最后可能在3-4%左右稳定下来,并围绕这个中轴波动,基数越大,增长越缓,这符合基本的数学定理,符合经济规律,如果追求长期发展,那么平均经济增长率高于平均通胀率2-3个百分点就好,保持它,做到动态平衡就是善莫大焉,任何过大偏离都将引发经济的大震荡。

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个公共规律,那就是好东西从来是涨不停,短期幅度不大,长期积累惊人;而坏东西从来都是短期脉冲式直上云霄,接下来是漫漫无期的跌不停,一国经济的发展也是这样,长效的就一定是相对较慢的,两位数增长那是基数太低,层级太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再去追求高增长,那就离死不远了,就好像从营养不良吃到健康,可以两位数发展,从健康吃到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还要张嘴没够,那就可以去寿材店准备后事了。

所以现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天天挂在嘴边的中国经济不好之类的说辞,到底是要哪样?我想不必太懂经济,懂一点基本的规模发展论和数学常识,就应该知道现在还拿GDP发展数字来论经济好坏和前景是否光明是多么误人子弟,甚至要人性命,那不就是给糖尿病人开暴饮暴食的菜单,给心血管病人三餐大鱼大肉么?

中国早已不是短缺经济,量不再是问题,问题在质上,今后评价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质不再是量,这个变化是肯定的;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从前年开始局部活跃,最近开始明显活跃,降息后,开始全面躁动,甚至这两天有点过了头?

局部活跃就是开始追求“质”的发展的表现,那些企业和行业,虽然目前业绩还未能显现,但他们代表未来;这一期间受美国新经济发展大潮的联动,中国相关的中小企业进入了发展的活跃期,给经济的未来涂上一抹亮色,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爆发,催生一波超强的资本市场大牛市,从前年开始,就逐渐席卷世界,这波牛市发生在世界整体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阶段,确实让很多人参不透个中意义,其实它发生的核心就是即将大行其道的智能产业,将全面改变现代经济工商业的方方面面,既是一次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又是一次击垮资源稀缺论的大战,举个例子,有过开车经验的人知道,汽车的油耗指标有两个,一个是高速状态下的,一个是市区范围下的,不同车型差异较大,两者相差 高到70%,低至30%,因此开车最经济的不是距离最短,而是用时最省和速度最快,这就是效率,智能产业解决的就是效率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既节省资源,又兼顾环保;当智能化不断提升,单位能耗下的产出即会不断增加,对资源依赖更低,产出却更大,未来三五年,人们将明显感受到上述变化,这正是本轮全球牛市的最核心,也是推动中国牛市的最核心之一。

除此外,近期中国资本市场明显活跃,还受益于多个层面,直到上周降息,开始全面激活人气,甚至出现了过热;前文分析过,本次降息时机特殊,开启了一个趋势,是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会持续释放资金,同时资本市场的相对低位会吸引各路资金,境外的,全社会的,而最大的一股资金洪流,十多年囤积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会在比价效应的不断推升下渐次进入,几股资金洪流汇合资本市场,牛市特征已经非常明显,这两天的加速跑步入场,是一种心理躁动的表现,调整降温将不可避免。

但宽松货币政策的大门是打开了,转型中国所需要的中国创造,高端制造,刺激消费,低成本的资金,资本市场的活跃等等,在这个环境下更有可能有所成就,现在这个框架有了,后面就看如何建设和引导了。

只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构成还不成熟,上个月我曾写过《中国没有蓝筹股》,在这个题目下的第二部分《慢牛还是快牛》中专门推测过,缺乏真正蓝筹股的股市特点很可能就是暴涨和长期慢跌,近期股市有点疯狂的表现,印证我这个看法的基础还是比较顽固的,市场的飞跃,那些周期性的,产能过剩的,资源性的,需要向社会让利的行业群体都表现抢眼,尽管它们有一定的估值回升空间,但终究不是经济长远发展依仗的主流,牛市的核心逻辑一定是新兴产业创新和制造,要清楚,执牛耳的,从来都是先知先觉者!

最后,,那么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多种金融投资理财工具的大发展将教会中国人认识到什么才是好的投资品,从前年起我总说这几年的股市好比2000年左右的房市,会出现一个席卷几乎所有中国人的长期牛市,中国要真的能成为世界经济重镇,全民就需要有这么一次洗礼,希望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当然也将五味杂陈,曲曲折折,最终,如果成功的话,大部分人会认识到,资本市场是最好的投资所在,这是世界发达体制国家的公认,也是一个成熟经济体必须做到的,除非最后没有成功,那资本市场的陷落也是与之相随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