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书籍推荐 >《聪明的投资者》CH17-CH19

《聪明的投资者》CH17-CH19

2021-04-30 23:23:55

CH17 四个非常有启发的案例

本章讲了4家企业的都是财务出现了问题。

1.:该公司普通股从1968年的86.5美元的最高价位,跌倒了1970年的5.5美元,公司宣布破产。

作者对该公司的分析结果为:

1)利息保障倍数太低,1967年该系数为1.91倍,1968年为1.98倍。而安全边界为税前5倍,税后2.9倍。

2)该公司很长时间没有缴纳所得税。

3)债券违约。

4)市盈率过高(24倍)。

5)财务报表做手脚,夸高每股利润。

6)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某些指标较高。

7)其它。

作者认为,一个称职的证券分析师至少在68年的时候,通过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就能够得出公司财务实力欠佳的结论,进而避免该类投资。


2.Ling-Temco-Vought(LTV):这是一个疯狂扩张与疯狂举债的例子,其结果是导致了巨额亏损和大量的财务问题。作者开玩笑的说“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有一位漂亮的男孩或“年轻的天才”对这家大公司的设立及其不光彩的倒闭负主要责任”。

该公司的扩张从来没有出现障碍——2年内,公司的规模扩大19倍,销售额增加19倍。迅速扩张带来的后果就是负债的增加,由最初的4400万美元扩大到16.53亿美元。显然市场被公司的夸张冲昏了头脑,其股票的市盈率很高(22倍),然而银行在其出现亏损时“抽银根”,股价跌到了最低价,公司开始停止扩张,靠发行“廉价债券”过日子。

读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乐视网(LETV),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很相似,乐视的快速扩张也伴随着巨额负债的增加,市场的过度追捧和银行的抽银根如法炮制一般在乐视网上出现,年轻的天才磨磨唧唧在美国不回来。我并不是评判一个人,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一个人,我只是有一个问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是让别人买单的梦想,值不值得去做呐?


3.NVF的一桩收购案:该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权证收购了一家规模是自身7倍的公司,结果就是财务杠杆过大,财报上做了很多伎俩。


4.AAA公司:一家被华尔街炒起来的公司。


投机大众是顽固不化的。按照金融界的说法,他们是没有什么耐心的。如果有某些“情况”正在发生,他们会不计代价去购买任何一种股票。当出现某一潮流时,他们很容易被所谓的“特许经营”、计算机、电子、科技、区块链等公司吸引过去。如果负责任的证券投机构从道出发而不预测类企业打交道的话,那么它们之中90%是不是最终必将倒闭呐?读到此,我不得不想到一句话:离婚的原因是结婚。既然已经出现了,那就不可能当做它没发生一样。聪明的投资者到底该装死呐还是拥抱呐?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CH18 对8组公司的比较

1.急速的扩张也可能会瞬间倒闭,投机的热情不该埋没理性的抉择。新兴公司会博得大众的亲睐,然而就像玩耍的孩子一样,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使劲浑身解数,但其实并没有真本事。投资者需要避免这种新生的火热的股票,对其采取合理的态度。就像吴军私募了facebook,但在其发展还未达到顶峰,就全部出售了手中的股票,即使facebook当时如日中天,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


2.通过同类公司的比较,总能看到某些公司会轻易获得市场的青睐,他们盈利能力更强,增长速度更快。在财务稳健的情况下,投资者到底应该随大流选择市场的宠儿还是理性的选择市盈率较低,相对来说安全边际较高的企业吗?在第二组例子中,两组公司并没有胜负之分,但毫无疑问,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需要做想尽的市场调研,行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等宏观的把控。


3.第三组公司都是发展较快,财务强劲的公司。因此两家公司的股票都显得过高。过高的股价一方面说明公司赚取的资本回报很高,这也代表了一种实力与兴盛。另一方面,按照当期价格,投资者尤其容易受到公司利润重大的不利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遵从稳健的投资思想,投资者将不会去选择市盈率较高的股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家公司缺乏好的前景,问题在于,它们的股价中包含了太多的“承诺”,却缺乏实际的业绩。商誉过高,未来要有多少年丰厚的利润,才能以股息或有幸资产的形式,使商誉这一因素“得以实现”?


4.作者绝对是公允地在写这本书,因为这组例子反应查理芒格的思想更多一些。两家优秀的公司,一家市盈率高,一家低,在股灾后都出现了较好的反弹。作者不得不说"在分析师和投资者做空优秀的企业股票时,必须十分谨慎。"


5.这个例子很有意思,收割机公司的股本是香料公司的17倍,年销售额是香料的27倍,但是香料公司的市值却高于收割机公司。香料公司迅速扩张,而收割机却停滞不前。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如果企业不能通货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证明股东投资的合理性,那么其25亿多美元的业务有何意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喜欢追逐热点,如果说投资是把成长率慢的资产置换到成长率快的地方去,那这无疑是给广大投机者最好的理由。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投资是关乎安全边际和回报率等多因素的决策,怎么能靠降低自己的收益率而获得满意的安全边际呐?说白了还是投资智慧的欠缺罢了。但话又说回来,这个世界自认为聪明的人太多了。


6.两家市盈率较高的好公司公司都存在投机的成分。商誉太高,市盈率太高——“希望战胜了已有的事实”(来自约翰逊)。


7、8.两组特殊的对比,一组明显被不合理杀价太多,投资者这时候应该很开心能找到这样的公司。一组没有明显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应尽力避免这样的公司。市场上不受宠是有原因的。


作者希望分析师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寻求几个例外的或少数的例子,从而相当有信心地断定其价格大大低于其价值。


读完这章,感觉像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从激情入市到泡沫破裂,再到理性回归。整个市场总是存在着各种合理和不合理。有新兴的市场的宠儿被吹到天花板然后又被市场玩命的一摔,没能禁得住破裂;也有的的确确被证明就是太子的,经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更多的是平淡无奇的,并不会让人们眼前一亮的遗孤,他们或许能够为投资者赚的一部分利润,或许只是等待被安静的遗忘,然后退出历史舞台而已。

市场是无情的,总有人赚得,总有人被割,当然,一家好公司是不会理会今天股价是多少,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业务上。

有的人越吃越胖,有的人是打肿脸充胖子,有的人则干吃不胖,希望你能选到那个越吃越胖的。


CH19:股东与管理层:股息政策

这个问题起源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崛起。

下文是《得到》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132讲的部分内容:

股份有限公司的好处是省了大量股东和股东之间互相了解的成本,它一下子就能吸引大量中产阶级的投资,能够汇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汇集起来以后,可以聘请专业人士来进行经营管理,股东们不用亲自管理了,这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优点。

但正是因为这个优点,它带来了另外一个缺点,那就是股权的稀释。在一个公司里面找不到一个大股东——哪怕是所谓的大股东——他占的股权可能也就是几个百分点、十几个百分点、二十来个百分点。

这样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股东都既没有兴趣、没有时间精力,。这时候,能够主导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庞然大物的是一些专业人士,但问题是,这些专业人士并不真正拥有这个企业。

而另外一方面,那些真正拥有这个企业的人他们没有兴趣、他们没有知识,他们也没有能力来管理这家公司,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企业当中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问题。

经营者和所有者要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所有者追求什么?很简单,就是要回报、就是要钱,公司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给他们多挣钱,这是他们要求的,别的他们都不管。

而公司的经营者,他们追求什么?公司最后赚了多少钱,哪怕他们也有股份,他们分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他不关心这个,他们关心的是什么?他们关心更多的津贴,英文叫Perks,他们关心更大的权力,英文叫Power,他们关心要有更大的名声,也就是Prestige,简称3P。

你去看一下公司的总经理,他要一间办公室,是一个10平方米的办公室好呢?还是20平方米、30平方米的办公室好?坐飞机是经济舱、头等舱,还是有一架私人飞机更好呢?要雇佣秘书是三个好呢?还是三十个好呢?住酒店是四星级酒店好呢?还是五星、超五星级酒店好呢?

显而易见,经营者所要追求的东西,跟所有者想要追求的东西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本章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股东希望分得更多的股息,而管理层则倾向于将利润留在企业,“以增强企业的实力”。他们要求股东牺牲眼前利益来换取企业利益以及自己的长远利益。

总有一种强有力的理论认为,企业留存利润的在投资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增长。但是也有一些强烈反对的意见:利润是“属于”股东的,因此他们有权要求管理层在谨慎的范围内支付这些利润。事实上,股市一直偏爱股息支付比较大方的公司,而不太看好不支付股息或股息支付较少的公司。书中列举了很多不支付股息的大公司,他们真的能够增加利润,然而投资者在成长性公司股息政策方面的情绪还很不确定。因为确实有很多公司需要全部或者大部分利润来偿付债务和增加自己的运营成本。


最后作者又给出了现金股息和股票股息的论述,总来来看,作者赞同股票股息的做法。国内也有很多公司长期支付现金股息,这是加分项,你投资的公司有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