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书籍推荐 >知乎、果壳、B站等崛起,网络“外围地带”不可不察

知乎、果壳、B站等崛起,网络“外围地带”不可不察

2021-11-02 03:54:04

2016年以来,一场“帝吧出征Facebook”的网络狂欢,使青少年网络社群生态获得空前关注;山东疫苗非法经营案引发的传播失控中,一批医疗、科普类传播账号大显身手,对公众情绪平复和信息传播纠偏发挥重要作用;“魏则西事件”和“雷洋案”中,知乎出人意料地接连扮演“风暴源”的角色。


。、与时政热点关联并不紧密的平台,依托专业定位以及对特定群体的影响力,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设置公众议程,并在特定议题上分享话语权,。。


知乎:


作为一个致力于分享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与新闻时政保持着一定距离。相比于微博等平台的喧嚣,此前的知乎很少在社会公共热点的讨论中抛头露面,而是以专业理性、有一定积淀的信息,对外辐射其影响力。它所生产的高质量帖文,近年来源源不断地被“搬运”到各类网络平台。随着注册门槛的降低,知乎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开始吸引更多目光,产生衍生效应。




期“魏则西事件”的发酵源头,正是一篇引发调查记者关注的知乎帖文。,知乎也一直是重要阵地,网民不无惊讶地发现,知乎上问题提出的角度以及答案的排名,,它仿佛成为这场网络较量中新的“兵家必争之地”。几位知乎“大V”甚至因涉嫌为当事企业“洗地”而被封号。其后的“雷洋案”,发酵之初的帖文《关于人民大学雷洋同学意外身亡的情况说明》《愿以十万赞,唤回一公道》,也来自于知乎。


专业性是知乎影响力的根本所在,。2014年的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知乎社区内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7%,职业人群占75%以上,聚集了大量高学历和拥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对于许多热点事件来说,一旦走向深度讨论,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知识给出判断。正如“魏则西事件”中涉及的免疫疗法和竞价排名问题,“雷洋案”中的警方抓嫖办案程序、便衣执法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一线职业人士给出解读。从这个角度来说,汇聚大量专业人士的知乎,未来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果壳:贡献科学思维的“小而美”


立志“让科学流行起来”的果壳网以及果壳精选App,如今每月吸引2500万人次独立用户访问。其善于将科学思维与流行话语体系交融,制造爆点。2月“引力波”新闻爆出之时,对于这个让大众一头雾水的概念,果壳网迅速推出解读《今晚的“大新闻”到底说了个啥》。文章从《泰塔尼克号》里的杰克与露丝跳舞讲到“时空的涟漪”,将一个艰深的科学问题讲得通俗又文艺。该条文章发布不到24小时,微信阅读数达200万次,“点赞”近2万次。




这个“泛科技兴趣社区”,议题并不封闭,非常注意接地气。除了致力于破除各类没有科学依据的网络谣言,更积极介入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网络热点。《做个手术,把肾做丢?“瞬间萎缩”有可能吗?》、《广东伤医事件:我们该如何面对疑似精神病人?》、《常州外国语学校中毒事件背后,是问题重重的土壤修复工程》……每一次热点引发的“七嘴八舌”中,果壳专门从科学立场、科技视角破题,贡献众声喧哗中坚定的理性之音。


对于一些科学属性明显的热点议题,科普账号展现出可贵的说服优势。山东疫苗非法经营案发酵过程中,一篇《》的旧文,在“你的沉默就是帮凶”的刺激下,迅速刷屏微信“朋友圈”,引发大规模恐慌,甚至演绎成“千万不要再打疫苗了”。在此过程中,来自果壳等科普类网站,以及针对性更强的“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的医疗科普类网文大量出现,逐一澄清了关于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疫苗质量与疫苗运输、与失效疫苗以及不良反应与偶合事件的差别。“春雨医生”在一篇名为《不打疫苗,才真的有殇》的文章中恳切规劝:孩子是没有决定权的,他们的健康掌握在你们手里。不要因为一篇消费悲情的文章、几条没有逻辑的流言,就罔顾疫苗的重要作用,不让孩子接种疫苗。最终为你们的不理性埋单的,可能是孩子的生命。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


,科学思维的价值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捍卫“PX”百度词条解释,防止“PX剧毒”的恶意篡改。除政府决策程序方面的原因之外,对PX缺少科学理性认知正是这一项目在各地反复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


同样常常陷入“死结”的医患纠纷中,也常有科学素养不足引发的问题。典型的如2014年湖南湘潭产妇死亡风波中,公众普遍对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不可预测性、发病速度、死亡率缺少了解,导致误解。只有理性接受医学维度的解释,舆情才可能最终化解。然而网民很多时候习惯基于媒体的描述作出感性判断,缺少探寻全部真相的耐心,具备解释能力的当事方,又往往面临公信力困扰。


因而,,面对某些固有的认知偏见,如果有果壳这样兼具科学立场和传播艺术的专业网站,以第三方的视角释疑解惑,也许能够对非科学认知的澄清、非理性情绪的化解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据了解,一些业界机构,已经在与果壳这样的平台进行沟通。


B站:“90后”的世界不只二次元


2016年年初,。学者史安斌评价说,这是中国内地的“千禧一代”网民首次自发利用互联网,,破除了以往“千禧一代”只关心自我、。


同一时期,以B站(bilibili弹幕视频网的简称)为代表的过去相对小众、边缘的年轻人潮流文化社区,也越来越频繁地走入公众视线。此前,公众对于B站的认知,更多停留在二次元(ACGAnimation、Comic、Game文化中对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虚构世界的一种称呼)文化阵地的定位。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表现在偶尔输出一些“duang”这样的网络热词。




这种自娱自乐的状态正在被打破。这一群体“专属”的弹幕(悬浮于视频上方的实时评论)功能正在各个平台流行开来,并引发关注。弹幕能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构建出一种实时互动感,从而形成一种虚拟的“部落式观影氛围”。“看视频少了弹幕会觉得稍有乏味,像是蒸出一条鱼,少放了豉油。”(网友“虐猫狂人薛定谔”语)


这个群体的形象日渐丰满,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另一面”:《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受到的热捧,让公众对年轻一代的文化审美有了新的认知,也成功完成了一次议程设置,使得一部此前回声寥寥的纪录片重新走红。娱乐之外,他们当中也不乏“爱科学的好少年”,很多科普类内容在这里广受欢迎。


,但他们的观赏方式注定充满戏谑:快播庭审期间,B站直播的弹幕成为了场外另一个看点,批量“吐槽”覆盖了屏幕,被赞“全程高能”,“11万人在线的陪审团”;点击量已破5亿次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动物漫画的方式讲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军事外交故事,内核是典型的主旋律,却成功使得很多网友感动落泪;国内知名的军事评论家张召忠,此前以央视为阵地解读军事话题,,却意外在B站成为了人人爱戴的“张局座”,照片被ps成奥特曼、宠物兔,每一期节目都被搬运过来品读。


据B站董事长陈睿透露,全上海超过一半的中学生是其网站的粉丝。投资人张泉灵曾表示,“我原来一直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去B站上看视频,但是现在我经常会去看了,因为作为一个投资人,你不光要去了解你同代的人,你更需要去了解更年轻的人,他们才是未来的主流市场。”


“90后”“95后”“00后”,少年总会长大,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走向舞台中心承载角色,同时将自己的文化注入主流文化。,,还有更深层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接与过渡问题,以及如何接纳和引领互联网新生代的新型网络文化表达问题。此前“帝吧出征”给主流人群带来的巨大困惑与冲击,就是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最直接的预示。


果壳知乎开撕,文化人终究为“钱”打起来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最近我们的朋友圈还是被两件事刷屏了——魔兽 and 分答。


如果硬要将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大玩姐想了想,应该就是“战争”吧。




分答是果壳网旗下的一款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它定义了3种角色,提问者、回答者、围观者。


·提问者对感兴趣的问题付费提问;


·回答者自定义每条回答的收费标准,用语音(60秒长度之内)回答;


·围观者花一元钱,即可听到问答内容,问答者均分收益。




该应用于5月15号上线,3天用户量破百万,而真正“红”到朋友圈是从王思聪加入秒赚20万开始的。


5月28号,王思聪来到分答,回答问题开价就是3000,然而真的有人提问。“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这个问题被偷听了一万六千次,提问的人得到八千多块,即使被分答抽成一成,也是赚了不少。后来,王思聪涨价到4999,还是有人提问,可见网红的力量。


当然,除了王思聪,像章子怡、papi酱、,将他们的隐私、经验、知识“分享”给听众。



面对分答的火速蹿红,同为知识分享领域的老司机「知乎」哪能坐视不理?果然,6月6号值乎3.0版火速上线(此前是知乎在愚人节推出的付费看答案的刮刮乐产品),并在今天下午出现在朋友圈。


大玩姐点进去细看了下,除了颜色和logo,形态跟几周前幼崽期的分答有着像素级的相似,这对一直打击抄袭的知乎简直是啪啪打脸。




火热开战 | 文化人终究为“钱”打起来了


有句老话,“知乎果壳,必有一战。” 在将“知识变现”的问题上,两家网站都酝酿已久,但碍于知识分子的“身份”谁都不好意思出手。


如今,这一战确是来得早了些,又恰好是认知盈余这个敏感话题,显得露骨了些。

 



大玩姐了解到在分答上线初期,“找人”菜单中,就有一个分类叫“这些年你关注的知乎大V”,这显然是向知乎约架的信号。


于是今天,值乎3.0上线。形式上成了分答的copycat。(但值乎之前就做付费文字信息,转语音似乎是顺理成章)


分答当然抓住copycat这点,公开在百度推广如下链接:




这个链接点进去,正是分答手机App下载以及微信登录的主页。把自己的状语赤裸裸的改成了“被值乎抄袭”,也是够黑。


接下来,大玩姐去知乎搜索“分答”,




得到了这样一个页面……




分答,404,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纯属巧合还是故意讽刺?


其实,对比两家宣传,大玩姐发现火药味更浓。


我们都知道,分答靠“偷听”网红明星的娱乐八卦走红朋友圈,而值乎就把分答上的“偷听”变成了“学习一下”。再看值乎的slogan,“说点有用的”。知乎,打人不打脸啊!


不管怎么说,两边都是文化人,抄袭、指责、抢资源、屏蔽对方,这架打的,虽有文化人的机灵,却也让人感叹,“原来读书人发起狠来,也是扯头发撕脸。”


宿敌盟友 | 决不是你死我活那么简单


互联网让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里,将信息交换的互动性发挥到最大,同时大大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线上答疑解惑”其实并不新鲜,从“赏金模式”的百度知道,到果壳知乎的问答社区,到作业帮类垂直细分领域的问答应用,再到分答值乎等付费问答产品。


这些不同时期看似对立的个体实质上都是知识分享型网站在探索盈利模式和商业化转型道路上的努力。他们既是宿敌又是盟友,较量也决不是你死我活那么简单。




而此次分答值乎的走红,源于聪明的交互方法:


·提问者用文字提问,围观者可以看见,引起偷听兴趣;


·回答者用语音回答,更加真实,且方便保密;


·问者和答者共同创造好问题,均分偷听钱;


·分答则要从提问方和回答方的所有收入中提取10%作为服务费,三方共同收益。


雾里看花 | 知识零售平台的缺陷在哪儿?


分答值乎的成功,不可否认,对于提问者、回答者以及平台都带来了一定的益处。然而,这种知识付费的模式,大玩姐还是抱有一定的担忧。


首先,消费者对问题判断不清。有时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问题,一开始就陷入议题设置的误区;


其次,消费者并不知道哪个行家靠谱。随便选择一个效果没法保证,再次消费的时候决策更加困难;


最后,分答价格低,决策相对容易,但是体验其实更难保证。用户很难问问题问到点儿上,回答者1分钟的时间更难把一件事儿说透;回答者是“十万网红”,所给的答案又具有多少专业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更是个问题。



未来之路 | 分答值乎能走多远?


分答与值乎的出现,被许多人称为“一次有关内容变现的实验”,并掀起了有关互联网知识究竟应该免费还是付费的大讨论。


事实上,对于分答与值乎这种知识付费共享在国外早已经很流行,如韩国翻译众包平台Flitto翻易通,已经进入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超过600万的忠实用户,并且实现盈利。




#关于花钱# 


在中国,多数人认为,知识最好是免费的、低价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广泛传播,让用户仅仅为了一个问题就付出几十元乃至上百元的价格并不容易。


#关于赚钱# 


在平台发展前期可以依靠一些明星和大V来带动平台发展,但是绝不可持续。现实情况是只有拥有超多粉丝关注的大V和名人才有可能持续赚到钱,普通人想通过这种方式致富并不容易,“偷听”所得也只能算意外收入。“二八定律”由此显现——20%的“塔尖”领跑兼赚钱,剩余的80%用户只能陪玩。



对于分答值乎是否能持续成长和保持热度,大玩姐持怀疑态度,互联网上实在有太多这种昙花一现的故事了。


总的来说,知识分享型网站的盈利探索或商业化转型,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绝大多数用户的基础上,把是否付费、付费多少的决定权交给用户。不适当的付费服务,不仅会因强制付费而伤害大多数用户或者情感,更重要的是,对于平台平等交流、知识共享的使用氛围也会造成巨大损害。


于此,果壳知乎的战火似乎烧早了些。知识的确可以变得性感,但最终,最性感的,可能只有性感本身。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3371645281




[扫一扫]《商学院》订阅号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这是一座开在你身边的《商学院》

《商学院》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