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书籍推荐 >跋涉而来的人民币

跋涉而来的人民币

2020-11-07 04:43:16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请苏联代为印制的三种大面额纸币:3元,5元,10元,即“苏三币”。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条件下印制。纸币所用纸张,印制质量都比较差,在流通中票面磨损严重影响货币流通。因防伪技术差,,输入我国扰乱金融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消除战争影响,物价稳定,财政收入平衡,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受当时物质和技术条件限制,为提高人民币的印刷质量,更加有效防伪,1952年4月,我国政府请求苏联代印人民币。


视频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我国政府要求苏联代印人民币采用苏联印制卢布所用的先进技术。最初我国政府提出印制面额为伍圆、拾圆、伍拾圆、壹佰圆券四种,总金额四十亿元。

1952年11月,总理亲自签发电报。通知苏联方面所印制人民币面额更改为叁圆、伍圆,将面额改小。将原来伍圆券图案、尺寸改为叁圆券,原拾圆券图案、尺寸改为伍圆券印制,并将总金额增至四十五亿元。

1953年9月,首次装有成箱人民币的列车从莫斯科开出,到1957年最后一批十元券运抵满洲里,苏联代印人民币的工作持续了5年时间。中苏双方共在满洲里交接人民币9批次,总金额85亿元。
  苏联印币厂对外从不公开,而是以“木材公司”的名义执行印钞任务。
  中苏双方的交接,在满洲里火车站的列车上进行,白天交货,以免意外。

1955年,苏联印制的人民币三元、五元券和国内印制的二元、一元券开始发行流通。

1957年,又发行了十元券。

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限期收回1953年版的三元、五元和十元纸币,一个月后停止收兑,不再流通使用。

   因为我们专注藏品,所以我们更专业

只要你主动,我们就会有故事!


点击下图进入商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