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被剪羊毛
——读《货币战争》有感
吴 梦
这是我第二次读《货币战争》这本书,第一次在大学时读它,就像读一本历史小说,最近再读,更像是现代经济、金融学的基础教材。
再次读完《货币战争》,让我明白,并非硝烟战火才是战争,在这个仍然有着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上,国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多年前美国对中国、对越南开展剪羊毛行动,现在又将汇率操作国的帽子扣到印度头上,准备随时发动金融战争,把印度剪个精光。
《货币战争》中讲到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就拿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机制(部分准备金制度)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现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体系,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反复存贷,放大并满足了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货币需求,也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货币的过剩和不足都能通过机制自动调节。
但是,《货币战争》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这样的机制,为今后泛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成为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不断地蚕食人民的财富。
现在人们能够常常提到M1和M2,无时不盯着PPI、CPI等抽象的数字概念,因为很多国家,尤其一些西方大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常常会利用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优势地位,通过汇率变化无情的吸食他国劳动人民的财富。想起几年前在对大幅变动时一位沧州企业家的遭遇,签合同时按照当时汇率计算,货物出口到岸他们赚10个基点,但一周后船到岸了,卸了货,一结算,由于利率变化,这位企业家一分利润没赚着,还亏了3个基点。
牧羊人在羊群生长过程中对羊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在收获的季节剪下更多的羊毛,银行家们也一样。平时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快速运行提供便利稳定的货币环境,一旦到时机成熟,货币也就成了剪刀,银行家借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过程中洗劫社会财富。
《货币战争》还指出,商业银行家并不满足其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货币流通中介,因为仅仅存贷利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货币游戏里的利润要向源头要,所以银行家们希望能把持各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样就能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政府放贷,所获利润极高。
整部《货币战争》貌似危言耸听,与近来欧美流行的有关的小说、电影如出一辙,但是仔细想来,习惯了天真、单纯、学究式思考问题的我们,真的需要从实际中获得一些关于世界的真实认知。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服,2007年此书出版后,书中所预言的国际金融危机真实的发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书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黄金的价格也随之大涨,书中部分言论不可不谓之洞见。
(作者系沧州日报经济特刊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