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书籍推荐 >宋鸿兵|货币战争

宋鸿兵|货币战争

2022-04-11 21:58:44

一、读书笔记:
    ,从《五百年来谁著史》(韩毓海)到《货币战争》(宋鸿兵),中国的学者开始重视运用宏观中观的视角观察研究世界,并解读各种“常态”和“新常态”。
 “九·一一”事件带来几个国家的解体重塑,“次贷危机”造成全世界经济的休克崩溃:挥手之间,中国经济实现从引擎过热到“保七”中高速的硬着陆;挥手之间,股灾在幻灭无数疯狂神话之后速度演绎“深V逆转”。
    宋鸿兵借罗斯柴尔德的口说,“绝对金权取代绝对君权……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于是,世界金融战争的论调被重新抛出,,披着神秘主义和外衣的“货币战争”思维变得叫好又叫座:这是一次“降维解读”,,受众协助传者、粉丝捧高偶像,将“同步”演绎成“先知”,将“解读”升华成“”。
    在此背景之下重读《货币战争》是一种微妙体验:它是更加专业和更加专注的《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却具有莱昂纳多《华尔街之狼》的吸引力;他将罗斯柴尔德家族塑造成大隐隐于幕后的“”首脑,将其意志跨越了时间和国界代代传承。
    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对本书的评价毁誉参半:学术界总是本能地难以容忍将经典和菜市场对接的行为,他们宁愿埋头研读曼昆和阿马蒂亚·森动辄几百页、上千页的鸿篇巨著,也不屑于将经典教条用社会能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大众彼此跟风吹捧《货币战争》强化了群体无意识,为“中国大妈”投机黄金提供了理论和事实支撑。
    抛除定位先知却无法实证的历史还原:本书的前二分之一实际上是用上帝的视角讲述“五百年来谁著史”,、又证实了金本位如何取代银本位;本书的后半部分则未免有点狗尾续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和“金银中国元”等提法不断被证伪,《货币战争》和其他众多时政书籍一样,流行之后、再难沉淀。
    但是《货币战争》毕竟强化和深化了经济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揪出“做空者”,防范“阴谋家”;“国家队”救市,“解放军”清场:于是,每轮震荡之后,舆情都会连篇累牍地独家爆料,对冲、杠杆、PE、VC等自然首当其冲,而影子银行、“老鼠仓”等真正危害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因素则被选择性无视和选择性无知。
    同样,宋鸿兵在《货币战争》没有解读“经济泡沫”,以及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泡沫破灭”。
    总体而言,《货币战争》是宋鸿兵系列丛书的开始,是一本很好看的经济学入门书:它提醒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财富,并普及了金融经济领域的基础概念。

 二、摘录:
1、当内森发怒时,整个英格兰银行都在颤抖。
2、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
3、,英国有56年的时间处于战争之中,剩下一半的时间在准备下一场战争。
4、大规模的组织协调、 全方位的证据封杀、系统性的调查误导,真相始终隐藏在一片浓厚的历史迷雾之中。
5、联邦储备银行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6、先知权:通过轻微调息使价格如钟摆般温柔起伏,也可以通过猛烈调息使价格市场剧烈抖动。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令人惊讶之处,不在于它被如此一件轻微事件引发,而在于它居然拖了这么久才爆发。
8、当银行家控制了货币发行权,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变成了可以精确控制的过程。
9、“经济永动机”的“伟大实验”。
10、高风险对应高回报:既然高风险没有如期出现,高回报李科引人瞩目。
11、,不了解帝王心术就不能洞察中国历史的精髓;而西方近代史则是沿着金钱角逐而进化,不明晰金钱的阴谋就不能把握西方历史的脉络。
12、债务货币的本质是金融白条:其贬值取决于发行者的贪婪程度。

友情链接